
即仿宋體。詳該條。
仿宋字(又稱仿宋體)是漢字印刷字體的一種,其字形兼具宋體的結構和楷書的筆意,具有筆畫勻稱、橫細豎粗、棱角分明、清晰易讀的特點。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仿宋字是模仿宋代雕版印刷字體風格而設計的現代印刷字體。其名稱中的“仿”指模仿,“宋”即宋代刻本字體。相較于傳統宋體,仿宋字筆畫更纖細挺拔,結構嚴謹,兼具手寫楷書的靈動感與印刷體的規整性。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仿宋字”定義為“模仿宋代刻本字體的一種印刷體”。
起源:
仿宋字源于20世紀初錢塘丁氏兄弟(丁輔之、丁善之)創制的“聚珍仿宋”。他們以南宋《廣韻》刻本為藍本,融合楷書筆法設計出新字體,後成為現代仿宋體的基礎。
來源:中國印刷博物館《中國印刷字體發展史》。
标準化發展:
1950年代,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對仿宋體進行規範化修訂,形成“仿宋體GB2312”等标準字庫,被納入國家漢字編碼标準(如GB/T 2312)。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印刷漢字字形規範》(GB/T 2312)。
筆畫特點:
結構比例:
字形方正,布白均勻,中宮收緊,重心平穩,適合小字號印刷。
公文書籍:
因清晰度高,仿宋體被《黨政機關公文格式》指定為正文标準字體(如“國标GB/T 9704—2012”要求公文正文使用三號仿宋)。
來源: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
古籍排版:
廣泛用于古籍重印、文史類書籍,以還原刻本韻味。
設計領域:
適用于印章、匾額、品牌标識等需體現傳統文化質感的場景。
特征 | 仿宋體 | 宋體 | 楷體 |
---|---|---|---|
筆畫粗細 | 橫細豎粗,對比明顯 | 橫豎粗細差異較小 | 近似手寫,粗細自然 |
棱角 | 銳利清晰 | 圓潤含蓄 | 柔和無棱角 |
適用場景 | 公文、古籍、小字號印刷 | 報刊正文、大段文本 | 标題、書法感文本 |
仿宋字的設計與使用需遵循國家規範:
注:以上規範可在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官網(www.sac.gov.cn)查詢。
仿宋字是印刷字體的一種,其名稱源于對宋代刻本書籍字體的模仿。以下是詳細解釋:
仿宋字由錢塘人丁輔之、丁善之兄弟于1916年前後設計,最初名為“聚珍仿宋”。他們結合北宋歐體刊本字體特點,融合楷書筆畫與宋體間架結構,創造出筆畫均勻、剛柔相濟的字體。
仿宋字分為長、方、扁三體,廣泛用于書籍、報刊、包裝及說明書等印刷品。其工整性也使其成為标語、公文等正式文本的常用字體。
最初仿宋字為方形,後逐漸發展出多樣化形态。現代仿宋體在保留傳統基礎上,更適應數字化排版需求,成為中文印刷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飽嗝兒鮑姑鼻氣如雷碧筱布衣黔首不争草稕兒長篇常州詞派稱慶齒學充廬绌陟打胡哨打假大腳耳巴二萬五千裡長征鳳炬分號附慰撫治寒落好尚浩洋好轉鶴文火棘家過老薦拔家私嘉娛機練鏡石金融寡頭君主國寇虐徕臣臘酎連鬓胡子廉稱琉璃榻龍恩馬枚難廕森朗山不轉路轉觞窦山羊胡子詩犯視人如傷壽人收所倏倏索郎貪侈翔然缃缛相忘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