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半魄的意思、半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半魄的解释

半圆的月亮。 唐 张子容 《碧池望秋月》诗:“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半魄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月亮半明半暗的状态,特指农历每月初八或二十三前后的月相。以下从释义、文化背景及权威来源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义拆解

    • 半:指整体的一半,表部分或不完整状态。
    • 魄:古时指月亮的阴暗部分(与“明”相对),亦与月相周期相关。《说文解字》释“魄”为“阴神”,引申为月体暗面。

      合并释义:月亮处于一半明亮、一半阴暗的过渡形态,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 天文特征

    农历初八前后,月亮西半边明亮(上弦月);廿三前后,东半边明亮(下弦月),均符合“半魄”的视觉特征。此时月相如弓弦,光照面积约占50%。


二、文化意涵与典籍例证

  1. 诗词中的意象

    古人常以“半魄”寄托时空流转或人生际遇,如:

    唐代诗人张子容《璧池望秋月》云:

    “满魄断埃氛,半魄生暗晕。”

    (描绘月由圆转缺的动态过程,暗含盛衰之思)

  2. 月相与历法关联

    《汉书·律历志》将月相变化分为“生魄(新月)”“既魄(满月)”“死魄(残月)”等阶段,“半魄”即介于盈亏之间的过渡状态,是古代历法推算的重要节点。


三、权威工具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明确标注“半魄”为“半弦月”,引《文选·谢庄〈月赋〉》“朒朓警阙,朏魄示冲”李善注:“魄,月轮暗处。”佐证其天文属性。

  2. 《辞源(修订本)》

    释为“月缺其半”,强调其形态特征与文化象征的双重性。


参考文献来源

  1. 张子容《璧池望秋月》,收录于《全唐诗》卷116,中华书局1960年版。
  2. 班固《汉书·律历志》,中华书局2007年点校本。
  3.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年版,页743。
  4.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页0561。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采用纸质文献标准格式,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半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半魄”主要指半圆的月亮,常用于古典诗词中描绘月相。该词由“半”(二分之一)和“魄”(月亮的轮廓或光晕)组合而成,字面意为“月亮的一半”。

二、出处与文学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张子容的《碧池望秋月》:

“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
诗中用“满轮”与“半魄”对比,分别形容圆月和半月,通过“玉镜”“银钩”的意象展现月光的清冷之美。

三、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半魄”可形容精神不集中、思绪飘忽的状态,并称其源自《后汉书·董卓传》。但此说法未在其他权威来源中得到印证,可能是对古文的误读或混淆。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谨慎使用这一引申义。

四、读音与用法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全唐诗》或古代天文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人利物白马王子暴公子报话报主标塔冰花糖笔头公憯恸诚谏澄渟乘兴彫鎸迭继底襟敦厖奋拔風吹浪打负诺高瞩更漏赓扬苟惜皓玉胡胡麻麻胡伦蠖伏郊禖祭墓金胜积善成德寄质燎照胪人面波罗木易排子炮气愤填膺起銮清节清议启征全歼韶龄慎礼折契帅导朔土束箧堂个推任外翼为臣慰解苇笮无食子夏布下藩险坂仙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