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挂印的意思、挂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挂印的解释

亦作“掛印”。1.离任;弃官。 唐 白居易 《罢府归旧居》诗:“陋巷乘篮入,朱门挂印迴。”《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回目:“ 袁本初 败兵折将, 关云长 掛印封金。”《儒林外史》第八回:“只为 寧王 反叛,弟便挂印而逃。”

(2).谓挂元帅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掛印来。”《前汉书平话》卷上:“﹝ 萧何 ﹞暗想: 韩信 未遇,吾曾举荐他掛印,东荡西除,亡 秦 灭 楚 ,收伏天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第十五回以下,则 郑和 挂印,招兵西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挂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行使权力或象征权威
    源自古代官员佩戴印章的传统,印章代表职位和权力,因此“挂印”可比喻在特定场合行使职权或展现权威()。例如,官员在处理重大事务时“挂印”以示决断力。

二、引申含义

  1. 离任或弃官
    这一用法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中关羽“挂印封金”辞别曹操,以及《儒林外史》中官员因宁王叛乱“挂印而逃”()。此类场景多体现人物主动放弃官职的行为。

  2. 担任军事要职
    指挂上元帅印,象征执掌兵权。例如《京本通俗小说》中的“十万军中挂印来”,或萧何举荐韩信“挂印西征”等典故()。


使用场景与辨析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可参考《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原著或相关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挂印

挂印是一个汉字词汇,意思是将印章悬挂或系在物品上。它可以用来表示印章的使用或展示。挂印一词由“挂”和“印”两个字组成。

挂的部首是手,它表示人的手臂持握物品的动作。印的部首是卩,它表示印章的形状。

挂印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印章使用。在古代,印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用于表示权力、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人们将印章当作宝贝一般精心保存,有时会将之悬挂在重要物品上,以表达对物品的重视和保护。

挂印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比如在古代,印章的形状更加独特,书写方式也有所区别。然而,挂印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并无太大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关于挂印的例句:

1. 他用红绳将印章挂在了书包上。

2. 这个神像上挂着一枚精美的金印。

3. 在古代,挂印是一种非常庄重的仪式。

以下是一些与挂印相关的词汇:

1. 舞印:用印章进行舞蹈表演的艺术形式。

2. 穿印:将印章穿在绳子或链条上,以便佩戴。

3. 绑印:用绳子或布条将印章系在物品上。

以下是一些与挂印意义相近的词汇:

1. 挂牌:将标志或告示牌悬挂在某个地方。

2. 悬挂:将物体吊起或悬挂在空中。

3. 捆绑:用绳子或其他材料将物品束缚在一起。

以下是一些与挂印意义相反的词汇:

1. 拆除:将物体拆开或移除。

2. 脱落:物体从原本的位置或状态中脱离。

3. 撕毁:将纸张或其他物品撕成碎片。

综上所述,挂印指的是为了展示或保护印章而悬挂或系在物品上的行为。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非常简单,与繁体字相同。在古代,挂印的写法与现代并无太大差异。同时,还介绍了一些与挂印相关的词汇、近义词和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案照半路里姻眷标奬冰儿宾孟宾座彩棚纯衣大雅君子钓诗鈎抖空竹凤鸾感宕贵欲姑息还欠迒蹄合德衡雍换移恢炱讲用胶口今下桷杙窾坎狼居胥丽轨鵹黄黎幕苓龟零卖灵桌流水桃花卵育绵宇冥绝闹轰轰槃槊评委前提气愤愤啓航钦附青钱万选惸弱七弦琴全丧三男子上令史稿顺羽四奸四京溯游唐鼠特此瓦粮羡除县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