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卧苫枕块的意思、卧苫枕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卧苫枕块的解释

古代礼教,子从父母之丧起至入葬,不住寝室,卧于草席,以土块为枕,谓之“卧苫枕块”。《宋史·徐积传》:“母亡,水浆不入口者七日,悲慟呕血。庐墓三年,卧苫枕块。”参见“ 寝苫枕块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卧苫枕块"是中国古代丧礼中的重要仪轨,指孝子守丧期间睡草垫、枕土块的行为。《仪礼·丧服》记载:"居倚庐,寝苫枕块",生动呈现了古代孝子在父母初丧时的哀痛状态。该习俗源于周代,被《礼记·问丧》阐释为"痛疾在心,故匍匐而枕之",强调通过身体苦行表达内心哀思。

从汉语构词法分析:"卧"指睡卧姿态,"苫"为茅草编制的垫席,"枕"作动词指以物为枕,"块"即未经雕琢的土坯。四字连用形成工整的动宾结构,完整勾勒出守丧者的生活场景。清代学者朱彬在《礼记训纂》中特别指出,这种"寝苫枕块"的仪节需持续二十五月,体现了儒家"慎终追远"的伦理观念。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境,既可指代传统孝道实践,也引申为表达极致哀恸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殡葬制度改革,这种具体仪节已不再普遍施行,但其承载的孝亲精神仍被《中华伦理辞典》列为传统文化重要遗产。

网络扩展解释

“卧苫枕块”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丧礼习俗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与发音

二、历史背景与礼制出处
该成语源自《仪礼·既夕礼》,是古代子女为父母守丧的礼仪:

父母去世后,子女从停灵到下葬期间需离开寝室,住在临时搭建的草庐(倚庐)中,卧苫枕块以示哀痛。
例如《宋史·徐积传》记载,徐积在母亲去世后“庐墓三年,卧苫枕块”。

三、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引申为“形容生活困苦”,但这一用法并非成语本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四、相关辨析

该成语核心反映古代丧葬文化中对孝道的极端重视,现代使用需注意其历史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碍脚罢惫败死保外执行辨画别颏腮襞襀裨冕朝蜏除息大宝荡折放荡不羁法嗣蜚狐口福品高禖宫省寡恩贯匈汩都都海里喝命黄蔷薇花样翻新炯冷机险蠲逋开慰窥勘老儿子鳞髯龙绡緑油油免夫眇绝末暮谋政内画壶排年飘萧平芜破门铅鼎千斤使倾蹷青空柔服掺手生死骨肉诗逋失乐园售世属辞殊相谇駡踢蹬通章畏惊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