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四川 境内之 郫江 、 流江 。《史记·河渠书》:“ 蜀 守 冰 凿 离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 张守节 正义引 任豫 《益州记》:“二江者, 郫江 、 流江 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抗 峨眉 之重阻。” 唐 杜甫 《大雨》诗:“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2).借指 成都 一带。《隋书·于文仲传》:“ 王谦 窃居二江,叛换 三蜀 。”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词》:“ 蜀王 扶天茂绩,命世雄姿,八国二江,早列封圻之内; 黔 城 楚 硤,皆归陶冶之中。”
(3).相当于 北宋 的 江南东路 与 江南西路 。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 霸祖 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4). 四川 宜昌 段 长江 中有 葛洲坝 和 西坝 两个洲,将 长江 分成三条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两洲之间。
“二江”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地理等背景理解。以下是其主要解释:
注意:以上解释综合了不同历史文献和地理概念,具体语境需结合使用场景判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水经注》等古籍或水利史料。
二江是指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主要河流的统称。"二"表示两个,"江"表示大河,因此二江即指长江和黄河。
部首:江(水部)
笔画:长江(8笔)、黄河(10笔)
《二江赋》是东晋文学家谢灵运的一篇赋,使用了"二江"一词。在这篇赋中,谢灵运将黄河与长江并列,形象地描述了两大河流的壮丽景观和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
繁体字为「二江」。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的汉字写作「二江」。
1. 长江和黄河是中国的两大母亲河,也被人们称为二江。
2. 他们沿着二江航行,欣赏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
一江两江、三江四江、江河
双江、两大河流
其他小规模河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