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櫜鞬的意思、櫜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櫜鞬的解释

藏箭和弓的器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文公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 。 晋 楚 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杨伯峻 注:“櫜,音高,盛箭矢之器,鞬,音犍,盛弓之物。” 唐 康骈 《剧谈录·裴度》:“ 乐和 李僕射 方为 华州 刺史,戎服櫜鞬迎於道左。” 清 王士正 《秦中凯歌》之四:“大将櫜鞬迎道左,万人鼓吹入 平凉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献忠 走进屋去,按照谒见长官的隆重礼仪的规定,换上全副盔甲,背上櫜鞬,挂上宝刀,气宇轩昂地大踏步走了出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櫜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盛放弓箭的器具,属于军事或礼仪场景中的器物。具体解释如下:

  1. 字义拆解

    • 櫜(gāo):原指古代装箭的袋子,即“箭囊”。《诗经》等文献中已有“櫜弓”的用法,意为将弓收入袋中。
    • 鞬(jiàn):本义是盛弓箭的容器,后也指马鞍或马上盛兵器的器具。如《说文解字》载:“鞬,所以戢弓矢。”
  2. 合称含义
    “櫜鞬”连用时,通常指弓箭袋的组合,即装弓的“櫜”与装箭的“鞬”合称,代表整套携带弓箭的装备。古代战争中,士兵需随身携带櫜鞬以备用。

  3. 引申与象征
    在文学或历史文献中,“櫜鞬”常被用来象征军事行动或武备状态。例如唐代白居易《赠射者》诗中“櫜鞬干戈异时姓”,即以櫜鞬代指兵器,暗示战事更迭。

  4. 使用场景

    • 军事场合:士兵出征时携带櫜鞬,如《左传》记载“右属櫜鞬”描述战备状态。
    • 礼仪场合:作为仪仗器具,用于彰显武力或礼仪规范。

由于该词较为生僻,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多出现在古籍、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如需更详尽的考据,建议查阅《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专业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櫜鞬的意思

《櫜鞬》是一个形容词,意指“勇猛、强壮”。它可以用来形容人或物体的特征或状态,通常用于褒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櫜鞬的部首是木(mù),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櫜鞬最早出现在《尔雅·釋詁》中,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很少使用的词汇。

繁体

櫜鞬的繁体字为檺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文献中,櫜鞬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是由櫜和鞬两个字组合而成。

例句

1. 他是一位櫜鞬的战士,从不畏惧任何困难。

2. 这艘船经历了激流和暴风雨的考验,展示了它櫜鞬的品质。

组词

櫜鞬没有常见的组词用法。

近义词

勇猛、强悍、英勇

反义词

软弱、懦弱、胆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