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访道的意思、访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访道的解释

(1).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访道 宣室 ,若坠之惻每勤,如伤之念恒軫。”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一》:“ 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 。”《宋史·王岩叟传》:“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諫。”

(2).寻访真人、道士。《初学记》卷二三引 隋 孔德绍 《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水浒传》第九六回:“本师 罗真人 常对小弟説:‘ 涇原 有箇 乔冽 ,他有道骨,曾来访道,我暂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说明》:“他不仅想建功立业,还想访道求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访道是汉语中具有文化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访道"由"访"(探问、寻求)与"道"(道路、道理)构成。字面指探访道路,如《后汉书·隗嚣传》载"访道山陵",即实地探查路径。引申为寻求真理或学问,《辞源》注其"寻访得道之人,求问修行之法"的宗教语境用法。

二、引申含义 在宗教哲学领域特指求教修行法门,道教典籍《云笈七签》记载修道者"遍访名山,参访道法"。佛教文献《五灯会元》中亦有禅师"访道诸方"的修行记录。此用法常见于宗教人物传记,体现知行合一的修行观。

三、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行为模式,《中国宗教文化大观》指出,访道活动融合了地理探索与精神追求,形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传统。文人墨客常以访道为创作契机,如李白《访道安陵》诗作,既记录寻访道观经历,又抒发人生感悟。

四、现代应用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年语言学研究显示,当代语境中"访道"多用于学术研讨或文化交流场景,如"国际学者访道北京大学"等表述,既保留求教本义,又扩展出跨文化对话的新维度。在传统工艺传承领域,该词常出现在非遗保护报道中,喻指技艺寻根之旅。

网络扩展解释

“访道”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 治国策略的探讨 指君主或官员向贤者咨询治理国家的方法。该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如:
  1. 宗教人物的寻访 特指对道士、真人的探访,常见于宗教或文学语境:

语境辨析:前者多出现于史书、政论,后者则集中于宗教典籍或文学作品。现代使用中,第二层含义更常见于历史文化讨论,如研究李白时需注意其“访道”行为的宗教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矮人傲尔榜青户备料别场花别干琤琮陈说愁怅从狙黨然蹈虚掂斤估两电曜点种定虐锻钳放虎自卫犯命官房关解归责雇佣兵役制后辈子黄金混俗嚄唶将顺鸡竿叽叽咯咯经亘敬如上宾拒斧军属靠枕离鸾流涎龙宾龙伸蠖屈轮椅弥阔衲袄内掌柜拗峭娉娉嫋嫋贫士巧伪趋利青红皂白声叙首疾瞚息贪渔讨扰踏破铁鞋佻侻替解提手尾矿巫步小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