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俭节的意思、俭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俭节的解释

(1).节约,节省。《墨子·辞过》:“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汉书·食货志》:“ 文帝 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 宋 叶适 《吕君墓志铭》:“徒以俭节勤力,能使田桑不失利而已。” 明 李东阳 《贺感楼先生妻王氏墓志铭》:“銖存两积,积且富,益俭节如贫时。”

(2).廉洁忠贞有节操。《史记·李斯列传》:“且夫俭节仁义之人立於朝,则荒肆之乐輟矣。” 汉 蔡邕 《议郎胡公夫人哀赞》:“孤 顥 俭节,用免咎悔。”《后汉书·赵咨传》:“ 咨 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俭节"的汉语词典释义

俭节(jiǎn jié)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俭”与“节”二字构成,核心含义为节俭、节约,尤指在物质用度上克制欲望,避免浪费。以下从语义、典籍用例及文化内涵分述:


一、单字本义

  1. 俭(jiǎn)

    • 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说文解字》释为“约也”,即收敛、节制之意。
    • 引申义:特指生活用度精简,不奢侈。如《论语·八佾》中“礼,与其奢也,宁俭”。
  2. 节(jié)

    • 本义:竹节,引申为限制、约束。《说文解字》注“竹约也”,后泛指节制、调控。
    • 引申义:指行为或用度的分寸感,如“节用”“节制”。

二、合成词释义

“俭节”强调双重约束,即通过内在自律(俭)与外在规范(节)实现节约:


三、文化内涵

“俭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重要德行:

  1. 个人修养:儒家视其为君子品质,如《礼记》言“君子俭以养廉”。
  2. 治国理念:道家与墨家均主张“去奢崇俭”,如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俭啬)。
  3. 社会影响:历代家训(如《朱子家训》)皆强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将俭节融入伦理教化。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 收录“俭节”词条,释义为“节约俭省”。
  2.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 对“俭”“节”单字的形音义考据。
  3. 《墨子今注今译》,谭家健注译,商务印书馆,2019年。
    • 解析“俭节”在墨家思想中的实践意义。

(注:因古汉语词汇的学术引用多源于纸质典籍,此处提供权威出版物信息,未添加网络链接以确保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俭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础释义

  1. 节约,节省
    指在物质或资源的使用上保持节制,避免浪费。例如《墨子·辞过》中提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强调节俭对国家昌盛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引用:

    •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文帝“躬修俭节,思安百姓”。
    • 宋代叶适《吕君墓志铭》称其“俭节勤力,能使田桑不失利”。
  2. 廉洁忠贞有节操
    形容人品行高洁,坚守道德准则。如《史记·李斯列传》提到“俭节仁义之人立於朝,则荒肆之乐輟矣”,《后汉书·赵咨传》亦赞其“俭节”为官清廉。

二、综合解析

三、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古籍或正式文体。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墨子》《汉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冰炭不同器车载斗量除涤刁钻促掏东风压倒西风杜门绝客掇芹二谛二时矾山蚡鼠梗滞过抱海誓山盟行鉢含枢纽诃陵国横选呼唱回带呼天降宣嘉颖旧倡阄还九御均一罝罔可劲啃青刻谿蜡子联席会议丽刑朦蔽木石南中前朝牵动潜袭起床骑鬭清静无为穷险企伫权策热忱如恐不及三定上柱国沈江畬族收执私酝宿本桃溪田赀跳火坑忘家狗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