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即序 ”。就序;归顺。《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搜 、 西戎 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 羌 髳 之属皆就次叙,美 禹 之功及 戎 狄 也。”《汉书·西域传赞》引《书》作“即序”。 晋 左思 《魏都赋》:“於时 东鯷 即序, 西倾 顺轨, 荆南 怀憓, 朔北 思韙。”《魏书·袁翻传》:“故能使 淮 海输诚, 华阳 即序,连城请面,比屋归仁。”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封建》:“ 公旦 喜於重译, 文命 矜其即叙。”
"即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古代文献用例中解析:
即(jí)
来源:《说文解字注》
叙(xù)
来源:《尔雅》
即叙 指“即时叙述”或“当下记述”,强调在事件发生时立即记录或陈述,常见于古代公文与史籍。例如:
“事无巨细,即叙以闻。”(意为:无论事情大小,立即记录上报。)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
在《尚书·禹贡》中,“即叙”通“就序”,表“归顺并安定秩序”:
“西戎即叙。”(指西方部族归附后秩序井然。)
此义为引申用法,与“叙述”本义不同,需结合语境区分。
来源:《辞源》(第三版)
现代汉语中,“即叙”极少独立使用,多被“即时叙述”“现场记录” 等短语替代。古义研究需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来源:《汉语大词典》
“即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经典文献
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织皮:崐崘、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传注释称,这些边远部族因感念禹的功绩而主动归附,形成有序的臣属关系。
扩展用例
“即叙”通过“即”(靠近、达成)与“叙”(秩序、次第)组合,生动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中“以德服远”的理想化治理模式。如需深入探究,可参考《禹贡》《汉书》等原文及注释。
傍亮儿谤訾别裔萆荔必力才容操介超卓赪霞痴客传壻砚丛遽道藩打通关簟文东使鄂都服刑横吏鹘打鹅俭退践扬椒花骄扬警示矜矜业业禁足稷嗣君絶国蜡红流化陆氏庄荒盟津闷热馁殍拟抵宁宇瞥尔评量甓社湖叵测泣麟悲凤碛路寝阁穷壤穷岁渠疏日射角蛇米神情不属十子输灌岁恶塔布囊特县田甿偷换概念五趣仙构萧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