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辞的意思、逃辞的详细解释
逃辞的解释
躲避辞却。《后汉书·独行传·李业》:“ 述 ( 公孙述 )闻 业 死……乃遣使弔祠,賻赠百匹。 业 子 翬 逃辞不受。”
词语分解
- 逃的解释 逃 á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逃跑。逃敌。逃匿。逃遁。逃逸。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逃避。逃难(刵 )。逃汇。逃税。逃世(避世)。 遁追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辞的解释 辞 (辭) í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解雇:辞退。 同“词”。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讲话;告诉:“请辞于
网络扩展解释
“逃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躲避辞却”,即通过逃避或推脱的方式拒绝某事或某物。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字面构成:“逃”指逃避、躲避,“辞”指推辞、拒绝,组合后强调通过躲避的方式拒绝接受。
- 典型用例: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人物因某种原因(如道德立场、政治因素)婉拒他人的馈赠或要求。
2.历史出处
- 《后汉书》例证: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独行传·李业》。公孙述听闻李业去世后,派人吊唁并赠送财物,但李业之子李翬“逃辞不受”,即通过躲避的方式拒绝接受馈赠。
3.延伸辨析
- 与“遁辞”的区别:日语中将“逃辞”译为“遁辞”(推托之辞),但中文语境中“逃辞”更侧重行为上的躲避拒绝,而非言语上的借口。
- 适用场景:多用于描述因立场、气节或避嫌而主动回避的行为,如拒绝贿赂、推辞官职等。
4.现代使用
- 使用频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表达。
- 近义词:推辞、谢绝、避而不受。
“逃辞”体现了古代汉语中通过行动表达拒绝的含蓄方式,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背后的道德或社会意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逃辞》的意思
《逃辞》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逃避责任或逃避问题的借口或辞谢。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逃辞》的部首是辵 (辶) ,总共由11画构成。
来源和繁体
《逃辞》来源于古文《史记·别传》,最初是《逃辞太子傅傳》中的一句话。在繁体字中,逃辞的写法为逃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逃辞的写法为“逃詞”(逃言),即逃避责任或问题的辞谢。
例句
他总是以各种逃辞来回避责任。
组词
逃避、辞谢、责任、问题。
近义词
逃避、推脱、拒绝、借口。
反义词
坦诚、面对、承担、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