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军的意思、班军的详细解释
班军的解释
(1).回师,撤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胡贼﹞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2).轮班留守或上调京师执勤的军队。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班军如有老弱逃亡,原卫即与僉补,此其粮不增而兵足,所谓经久之道也。”《明史·兵志二》:“班军者,卫所之军番上京师,总为三大营者也。”参见“ 班操 ”。
词语分解
- 班的解释 班 ā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 军的解释 军 (軍) ū 武装部队:军威。军服。行(妌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军。 笔画数:; 部
网络扩展解释
“班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ān jūn,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
回师、撤军
这一含义源于古代军事用语,指军队从战场或驻守地撤回。例如《世说新语·德行》中记载:“(胡贼)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这里的“班军”即指撤军,保全了一方百姓。
-
轮班留守或上调京师执勤的军队
常见于明代军事制度,如《明史·兵志二》提到:“班军者,卫所之军番上京师,总为之大营者也。” 指卫所军队按班次调往京城执行守卫任务。明代军事家唐顺之的奏疏中也有相关记载,强调班军的轮换和补给机制。
补充说明:
- 现代语境中,“班军”一词使用较少,但在历史文献和古汉语研究中较为常见。
- 部分资料(如)提到“军队中排名第一的班级或士兵”的引申义,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撑,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理解。建议以传统释义为主。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制度分析,可参考《明史》及相关军事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班军》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由班中抽调的军队或部队。它的拆分部首是“王”和“车”,有10个笔画。该词源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军事方面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和现在的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意思。在繁体字中,班军的写法没有改变,拆分部首和笔画保持不变。
以下是例句:
1. 班军奋勇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2. 他是一名班军指挥官,带领部队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班长、班级、军事、军队等。
近义词可能包括:抽调部队、班师。
反义词可能包括:整编军队、调离部队。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