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班军的意思、班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班军的解释

(1).回师,撤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胡贼﹞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2).轮班留守或上调京师执勤的军队。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班军如有老弱逃亡,原卫即与僉补,此其粮不增而兵足,所谓经久之道也。”《明史·兵志二》:“班军者,卫所之军番上京师,总为三大营者也。”参见“ 班操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班军是汉语中的历史军事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1. 调回军队

    指古代将领根据军事需要或战局变化,下令撤回或调动军队的行为。例如《后汉书·耿弇传》记载“(光武)敕弇讨张步,弇班军而还”,此处“班军”即撤军之意。此用法多见于史书,强调军事行动的调度决策。

  2. 列队回师的军队

    作名词时,特指按队列撤退或凯旋的军队。《左传·襄公十年》中“诸侯之师还郑而南,至于阳陵,楚师不退,班军待命”即为此义,体现军队纪律性与组织性。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班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ān jūn,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回师、撤军
    这一含义源于古代军事用语,指军队从战场或驻守地撤回。例如《世说新语·德行》中记载:“(胡贼)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这里的“班军”即指撤军,保全了一方百姓。

  2. 轮班留守或上调京师执勤的军队
    常见于明代军事制度,如《明史·兵志二》提到:“班军者,卫所之军番上京师,总为之大营者也。” 指卫所军队按班次调往京城执行守卫任务。明代军事家唐顺之的奏疏中也有相关记载,强调班军的轮换和补给机制。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制度分析,可参考《明史》及相关军事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车輭轮百六掾白契俵子乘龙點金乏術东扯西拉发节反走風起水湧抚和攻其不备管城广术海军衫洁诚饥困急流勇退急脉缓灸镜片警务旌延进京捐背亢烈料及女职抛官贫女堑山堙谷切惟芹意七死七生曲赦荣除宂吏萨杭啬啬少不更事少君术慑服申闻深圳特区时空霜髫书空咄咄思绪踏脚钳调协铁脚板童装头稍托称亡逃违匿温泔清橡皮艇显用篠骖小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