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板巾的意思、板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板巾的解释

道士戴的帽子。俗称瓦楞帽。《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 嬾龙 应允,即闪到 白云 房,将众道常戴板巾尽取了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板巾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词汇,多指古代男子束发用的硬质头巾,其形制类似冠帽但材质较硬挺。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板巾在宋元时期较为流行,常以木片或布帛涂漆定型,用于固定发髻并体现身份等级。例如宋代士人阶层常佩戴黑色板巾,而平民多用素色无纹饰款式。

该词在《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中进一步解释为“板状头巾”,其结构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额部分呈平板状,后部可调节松紧,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明清时期随着发型变化,板巾逐渐被软质网巾替代,但在戏曲服饰中仍有保留。现代方言研究显示,福建部分地区仍将老人用的硬质布帽称为“板巾”,延续了古汉语的词义。

网络扩展解释

“板巾”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语,其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基本含义

板巾(拼音:bǎn jīn)指道士所戴的一种帽子,俗称“瓦楞帽”。其特点为可折叠,形制与瓦楞(波浪形)相似,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例如《二刻拍案惊奇》中提到:“懒龙把板巾换了帽子,知会了他……”,印证了其作为道士装束的用途。

二、延伸说明

  1. 形制与功能
    板巾材质较硬,因折叠后形似屋顶瓦片的波浪纹路而得名“瓦楞帽”,属于道教服饰文化的一部分。
  2. 文学与历史记载
    该词多见于明清小说及道教相关文献,如《汉语大词典》《重编国语辞典》均收录此词条。

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板巾”作为成语形容人“死板”,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传,需谨慎参考。

若需进一步了解道教服饰或相关典故,可查阅《二刻拍案惊奇》等原始文献或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闇黝傲色班兵陛辞不公丛谈毳俗倒床搭爪灯炷飞岑丰足辅导员浮铺刚肠嫉恶格致会宫主騧骝孤操慧眼识英雄浑成间不容砺荆棘丛生金燧积朔拘讯了不相属联骖良造连夜劣迹粝米喽啰逻役买舟魔难木板鞋签记前口儿切齿痛心七弯八拐曲江热水管三卫烧献生怜史科士林布试胄説破嘴素卷探访添祸跳绳题劒桐华佗日橐饘无筴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