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枭雄的意思、枭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枭雄的解释

[a fierce and ambitious person;formidable man] 骁悍雄杰之人,犹言雄长,魁首,多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

争为枭雄。——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备乃世之枭雄。——《三国演义》

详细解释

(1).凶狠专横。《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 操 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 汉 室,除灭忠正,专为梟雄。” 张铣 注:“梟,恶鸟也;雄,强也。言 操 如恶鸟之强也。”《晋书·李特载记论》:“世传凶狡,早擅梟雄,太息 剑门 ,志吞井络。”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故夫今日之政术,不知经几百千万梟雄险鷙敏练桀黠之民贼,所运算布画,斟酌损益,而今乃集其大成者也。”

(2).指强横之徒。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抚议》:“羣盗就哺无术,岂能持久,将见梟雄日渐消沮。”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田不自耕植者不得有……旷土不建筑穿治者不得有:不使梟雄拥地以自殖也。”

(3).骁勇雄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刘备 以梟雄之姿,而有 关羽 、 张飞 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而至 康熙 世之 察罕汗 ,故梟雄,儿童时好战鬭戏,及即位,同戏诸人皆为将,日事攻战。”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藩邦》:“ 李扬才 窥其为侮,从而生心,纠数千之党,徘徊边外,睢盱川伏,谅不过草窃之辈,决非梟雄之才。”

(4).雄豪杰出的人物。《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加 刘备 天下梟雄,与 操 有隙,寄寓於 表 , 表 恶其能而不能用也。”《三国演义》第三四回:“ 刘备 世之梟雄,久留於此,后必为害,可就今日除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渡 江 以后,此风弥甚,有违言者,惟一二梟雄而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枭雄

汉语词典中,“枭雄”指骁勇强悍、野心勃勃的豪杰人物,常含褒贬双重色彩。以下从字源、释义、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释义

“枭”本义为猛禽(猫头鹰),《说文解字》载:“枭,不孝鸟也。”因其习性凶猛,引申为“勇猛、桀骜”之意;“雄”指强有力者。二字合称始见于《汉书》,形容能力超群却难以驯服之人。

二、权威词典定义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枭雄:骁悍雄杰之人,多指强横而有野心者。”

    例:《三国志》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枭雄: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杰出的人物。”

    注:此词兼具能力赞誉与性情批判的双重性。

  3. 《辞海》(第七版):

    “枭雄:犹言雄长、魁首,多指桀骜不驯、野心勃勃的豪强。”


三、文化内涵与经典用例


近义词对比

词汇 核心差异 情感色彩
英雄 正义担当,道德崇高 褒义
奸雄 狡诈欺世,道德败坏 贬义
枭雄 能力卓越,野心勃勃 中性偏贬

参考资料(经典辞书,暂未提供在线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枭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āo xióng,其含义具有双重性,既可指代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也可形容骁勇雄豪的杰出人物。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1. 凶横强悍
    指性格狠辣、手段强硬且野心勃勃的人,通常带有贬义。例如《文选·陈琳》中用“枭雄”形容曹操的野心与专横。

    • 例:“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专为枭雄。”(《文选·陈琳》)
  2. 骁勇雄豪
    中性或褒义用法,形容勇猛杰出、难以制服的豪杰,如《三国志》称刘备为“枭雄”。

    • 例:“刘备以枭雄之姿,有熊虎之将。”(《三国志·周瑜传》)

词源与演变


与相关概念的对比

概念 核心差异 示例
英雄 褒义,强调道义与正面成就 岳飞、文天祥
奸雄 贬义,侧重狡诈与道德缺陷 董卓、袁世凯
枭雄 中性偏贬,突出能力与野心并存 曹操、朱元璋

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人物或文献出处,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详细例证。

别人正在浏览...

炳蔚鼻皶草库伦差落颤笔赤帻愁悰厨子词题大喘气代代相传点易帝所逗笑儿废帝俯躬附下罔上甘露厨功果共话公助汉阴老父浩皛贾楚悸颤恳志联欢会恋留练囊力能扛鼎蠡勺六见六脉理正龙腰冒绷摹版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矃目弄鬼掉猴盘养钱埒砌红堆绿七魄赏召山嵓升擢事过实患式宴曙鼓书剑恩仇录舒心四裔随便泰平天眼通外汇券万乘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