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冕冠的意思、冕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冕冠的解释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之礼帽。《后汉书·舆服志下》:“冕冠,垂旒,前后邃延,玉藻。”《说唐》第四一回:“ 李渊 再拜受命,戴冕冠,披黄袍,升大殿,即皇帝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冕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帽,其含义与结构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定义与用途 冕冠是汉服礼服中搭配冕服的冠式,始于周代,专供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祭祀等重大典礼时佩戴,需与冕服、赤舄(红色礼鞋)、佩绶(绶带)和玉圭等配饰搭配使用。

2. 历史背景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冕冠制度可追溯至周代,后成为历代帝王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后汉书》记载其形制为“垂旒,前后邃延,玉藻”。

3. 结构特征 •冕旒:前后悬挂的珠串,以五彩丝线穿玉珠制成,数量象征等级(如天子十二旒)
•玉笄:固定冠体的发簪
•充耳:垂于耳侧的玉饰,警示君王勿信谗言
•冕綎:冠顶长方形木板,前圆后方象征天地

4. 文化象征 垂旒设计寓意“视而不见”,提醒君王专注大事;充耳象征“充耳不闻”,倡导明辨是非。现代语境中,“冕冠”被引申为最高荣誉的代称,如“卫冕冠军”。

扩展说明
《说文解字》记载“冕”为大夫以上贵族专属,其形制演变反映了古代等级制度。唐代文献如《说唐》亦记载李渊称帝时“戴冕冠,披黄袍”的仪式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冕冠

冕冠(miǎn guān)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冖”和“冠”。其中,“冖”是上面有盖的盖子,“冠”表示帽子。这个词可以拆分成8笔画。

来源

“冕冠”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意为帝王所戴的盖有珠宝的高帽,是一种象征君权的标志。这个词的用法逐渐扩展,也可指代其他高位或高级的地位、头衔或权力。

繁体

在繁体字中,“冕”字的写法保持不变,而“冠”字在繁体中写作“冠”。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冕冠”在字形上与现代略有差异,其中“冖”的形状更为方正,上部分更加扁平;而“冠”的形状也有所变化,上面的横杠较长。

例句

1. 他戴上华丽的冕冠,成为了新一代的皇帝。

2. 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们戴上了毕业帽,象征着脱颖而出的冕冠。

组词

1. 冠军:指在比赛或竞争中获得第一名的人或团队。

2. 冕下:指君主戴冕后,并在其下属之下的地位。

3. 金冠:指由金质材料制成的冠状物,常用于盛装或仪式。

近义词

1. 王冠:和“冕冠”一样,都指代君主戴的象征权力的头饰。

2. 头衔:指人们根据职位、地位或学历给予的称号。

反义词

普通:与“冕冠”相对立的概念,指没有特殊地位或权力的一般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