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洗儿的意思、洗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洗儿的解释

(1).旧俗,婴儿出生后三日或满月时替其洗身,称“洗儿”。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三:“中尉传闻三日宴,翰林当撰洗儿文。”《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 禄儿 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 清 郑珍 《江边老叟》诗:“鞠躬但道客难得,室后呱呱方洗儿。”

(2).把刚生下的婴儿溺死。 宋 王得臣 《麈史·惠政》:“ 闽 人生子多者,至第四子,则率皆不举,为其貲产不足以赡也;若女则不待三,往往临蓐,以器贮水,纔产即溺之,谓之洗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洗儿是中国古代诞生礼的重要环节,指新生儿出生后第三日(俗称“三朝”)举行的沐浴仪式,兼具清洁与祈福的双重意义。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洗儿”一词最早见于唐宋文献,其核心含义为“婴儿出生后三日或满月时会集亲友,替婴儿洗身”,后演变为包含宴客、纳吉等程序的完整礼俗。

从文化内涵分析,洗儿礼包含三重象征:

  1. 祛秽纳祥:以草药煮水为婴孩沐浴,《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洗儿会用“槐枝、艾叶煮汤”,认为可驱邪避灾;
  2. 身份确认:通过“添盆”仪式(宾客投金银钱币于浴盆)宣告家族新成员的诞生,《梦粱录》载南宋皇室洗儿时“宫眷以金珠撒盆中”;
  3. 社交功能:唐代元稹《哭女樊四十韵》注“为洗儿诗”佐证该仪式已成士大夫阶层的重要社交活动。

该习俗在文学作品中多有印证,苏轼《洗儿戏作》诗云“惟愿孩儿愚且鲁”,反讽笔法揭示宋代洗儿礼已承载特定价值期盼。明代《宛署杂记》更详细记录北京地区洗儿礼中“用彩线绕盆”等具象仪轨。当代民俗研究显示,部分地区仍保留简化版洗儿习俗,尤以陕西、山西等地的“洗三”仪式最具传承性。

网络扩展解释

“洗儿”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化背景综合理解:

一、传统民俗含义

  1. 洗身仪式
    指古代婴儿出生后第三日或满月时举行的洗身仪式,又称“洗三”。这一习俗在唐代已盛行,目的是祈求婴儿健康、富贵吉祥。仪式包含以下环节:

    • 熬煮香汤:用艾叶、葱等植物熬水,寓意驱邪、聪明。
    • 添放吉祥物:水中放入铜钱(象征十全十美)、枣栗(谐音“早立子”)等,亲友还会撒钱祈福,称为“添盆”。
    • 落脐炙囟:去除脐带残余并用明矾处理,熏灸头顶未闭合处,标志婴儿正式脱离胎儿期。
  2. 庆贺活动
    洗儿仪式伴随宴席(如“汤饼会”)和亲友馈赠,唐代宫廷甚至会赐“洗儿钱”。

二、负面社会现象

部分文献记载,“洗儿”也指因贫困或重男轻女观念而溺杀新生儿的行为。如宋代福建地区有“第四子不举”“女婴出生即溺”的陋习,称为“洗儿”。

三、文学与文化影响

此习俗常被文人引用,例如:

补充说明

需注意“洗儿”在不同语境下的差异:传统仪式表达祝福,而溺婴行为反映古代社会问题。当代仅保留前者作为文化遗产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览...

柏涂白页瘭疮标轴博鸡才英长赓超前绝后大马爵谛当地碓棣友斗鸡走马顿惫贰属凡愦抚藏伏虎给客橙狗站缓歌行黄虀白饭讳饰缄书烬灭鸠计拙久陪寄足钧平开明兽坑缸课时爁尾櫑子砻鍊罗锅儿面奏妙思明导明儁尼泊尔潜邸青莲花目軥輖三希堂山魈蛇龙沈竈生鼃噬嗑司疆宿计琐愞太平天国鼗音天长地老文教午达险段衔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