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俗,婴儿出生后三日或满月时替其洗身,称“洗儿”。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三:“中尉传闻三日宴,翰林当撰洗儿文。”《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 禄儿 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 清 郑珍 《江边老叟》诗:“鞠躬但道客难得,室后呱呱方洗儿。”
(2).把刚生下的婴儿溺死。 宋 王得臣 《麈史·惠政》:“ 闽 人生子多者,至第四子,则率皆不举,为其貲产不足以赡也;若女则不待三,往往临蓐,以器贮水,纔产即溺之,谓之洗儿。”
“洗儿”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化背景综合理解:
洗身仪式
指古代婴儿出生后第三日或满月时举行的洗身仪式,又称“洗三”。这一习俗在唐代已盛行,目的是祈求婴儿健康、富贵吉祥。仪式包含以下环节:
庆贺活动
洗儿仪式伴随宴席(如“汤饼会”)和亲友馈赠,唐代宫廷甚至会赐“洗儿钱”。
部分文献记载,“洗儿”也指因贫困或重男轻女观念而溺杀新生儿的行为。如宋代福建地区有“第四子不举”“女婴出生即溺”的陋习,称为“洗儿”。
此习俗常被文人引用,例如:
需注意“洗儿”在不同语境下的差异:传统仪式表达祝福,而溺婴行为反映古代社会问题。当代仅保留前者作为文化遗产的象征。
洗儿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读音为xǐ ér,它的意思是洗涤婴儿或小孩子。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水”和“儿”,其中“水”表示洗涤的动作,而“儿”则表示小孩子或婴儿。洗儿的笔画数为17画。
关于洗儿这个词的来源,有一种说法是它最早出现在明代的一本古籍《辨五类群英谱》中。根据这本书的记载,洗儿是指婴儿洗涤的行为,用来引申表示照顾和保护小孩子。
在繁体字中,洗儿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只是在“儿”字的右侧多了一个“兒”字形。这种繁体字的书写方式在台湾和香港地区仍然比较常见。
在古时候,洗儿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稍有不同。按照《康熙字典》记载的古代写法,洗儿的第一个字应该是“洗”,第二个字则是“兒”。这种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相比更加繁复。
以下是一些洗儿的例句:
1. 妈妈正在洗儿的衣服。
2. 奶奶每天都会给小孙洗儿。
3. 这种洗儿用品对婴儿的皮肤很温和。
除了洗儿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词汇可以组词使用,比如洗涤、洗澡、婴儿、宝宝等。
洗儿的近义词有:洗涤、清洁、沐浴。
而与洗儿意思相反的词是“脏”,表示不洁净或有污垢。
总之,洗儿是一个常用的汉字,用来描述洗涤小孩子或婴儿的行为。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并且在古代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一些区别。洗儿这个词具有很高的辨识度,通过一些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
包罗抱屈衔冤辩口利舌丑杂传水刺绣凑数戴笠故交大拇指得标瞪视抵遏噩运方兆凤竹肤粟股栗高擎狗蹦子关畿河道黑丝红窗睡黄齑桓缪魂精火祖浆酒藿肉贱易窘狭鸡舌香尻驾揆理度情辣阘灵诲栗惓留邸马王堆汉墓秘箓明誓幕士鸟工排队论潘泔配布飘茵落溷牵牵扯扯轻重九府企拟穷约确志靸拉上圈套刹住生漆深化讨还听説听道通衢枭令缬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