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帛的意思、贲帛的详细解释
贲帛的解释
指帝王尊贤礼士所赐与的束帛。语本《易·贲》“賁于丘园,束帛戔戔。” 王肃 注:“失位无应,隐处邱园,盖蒙闇之人,道德弥明,必有束帛之聘也。” 唐 元稹 《谢恩赐告身衣服并借马状》:“忽降天书,乍乘云驥,颁衣焕目,賁帛盈庭。”《旧唐书·文苑传序》:“爰及我朝,挺生贤俊, 文皇帝 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賁帛而礼儒生。”
词语分解
- 贲的解释 贲 (賁) ì 文饰,装饰得很好:贲临(贵宾盛装来临)。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 帛的解释 帛 ó 丝织品的总称:布帛。帛书。帛画。化干戈为玉帛(喻变争斗为友善)。竹帛(指书籍)。简蠹帛裂(书坏了)。 笔画数:; 部首:巾;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贲帛释义
“贲帛”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
字义分解:
- 贲 (bì):本义指装饰、文饰,引申有华美、光彩之意。《说文解字》:“贲,饰也。从貝,卉声。” 在“贲帛”中,“贲”修饰“帛”,强调帛的华美特质。
- 帛 (bó):泛指丝织品的总称,如丝绸、绢帛。《说文解字》:“帛,缯也。” 是古代重要的衣料和贵重物品。
-
词义解析:
- 本义:指装饰华美、色彩绚丽的丝织品。此义直接来源于“贲”的“文饰”义与“帛”的结合。
- 引申/特定语境义:因“贲”有“奔走”之意(音 bēn),故“贲帛”在特定语境下(尤其与礼仪、聘问相关)可指作为礼物或信物而快速送达的丝帛。这体现了古代用贵重丝帛进行聘问、庆贺或传达信息的礼制。
-
典籍例证:
- 其核心含义“华美的丝帛”源于《周易·贲卦》:“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王弼注:“用贲饰饰丘园,盛束帛以聘隐士。” 这里的“束帛”即指成捆的丝帛,“贲”修饰整个场景,但“束帛”本身即是贵重华美的礼物。
- 引申义可见于古代礼制记载,如《礼记》郑玄注中提及聘问之礼用“束帛”(即五匹帛),其送达具有时效性,可视为“贲帛”的一种体现。
“贲帛”一词,其核心指华美、装饰过的丝织品。在特定语境(尤其涉及礼仪、聘问)下,可引申指作为急件或重要礼物送达的丝帛。其含义体现了古代丝帛作为贵重物品和礼制载体的双重属性。
引用来源:
- 《说文解字》 (汉·许慎著) - 对“贲”、“帛”字义的基础解释。
- 《周易·贲卦》及王弼注 - 核心语源及“束帛”作为贵重礼物的例证。
- 《礼记》郑玄注 - 反映古代聘问礼仪中用帛及送达的礼制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
“贲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帝王礼贤下士的行为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词义
“贲帛”指帝王为表示尊贤重才而赏赐的束帛(成捆的丝织品)。其中:
- “贲”(读音为bēn 或bì)在此处取“装饰、礼敬”之意;
- “帛”即丝织品,古代常用于礼仪或赏赐。
2.词源与经典出处
该词源自《周易·贲卦》的爻辞:“贲于丘园,束帛戋戋。”
- 王肃注解认为,隐居于丘园的贤士虽地位不显,但因其道德高尚,帝王会以束帛为礼聘之。
3.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唐代元稹在《谢恩赐告身衣服并借马状》中写道:“颁衣焕目,贲帛盈庭”,描述帝王赏赐的盛况。
- 《旧唐书·文苑传序》提到唐太宗“饰贲帛而礼儒生”,体现对文人的重视。
4.文化内涵
“贲帛”不仅是一种物质赏赐,更象征古代帝王对贤能之士的礼遇与政治笼络,反映了儒家“尚贤”思想在治国中的实践。
该词专用于描述帝王以束帛礼聘贤士的行为,具有鲜明的礼仪性和政治象征意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易》及唐代史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婆面鸨儿飙车避凉附炎秉公办事不啻策名委质尘外豉酒出夫鹑悬挫鍼打转转貂蝉满座砥原堆金迭玉锋芒所向風政福地洞天概赅纲宪高契公帑红得发紫隳圮坚坐郊鄽佳篇贾屈孑然无依絶美空架子魁柄链条络脉蛮府孟门鸣鼓而攻品弦法青城清闺软火三竿靸鞵涩僻手键霜鸿水沫桃林通急吐法往句违旷渥流物镜汙尊详玩枭桃哓音瘏口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