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记田亩的簿册。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金土价同,漕登田册。”
田册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文献属性的专有名词,指古代官府登记土地田亩的官方簿册。其核心功能在于记录土地权属、面积及赋税信息,是封建社会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载体。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定义,田册为“登记田亩的簿册”,主要记录土地所有者姓名、地块位置、面积及应缴赋税数额(来源:汉典网)。该词由“田”(耕地)与“册”(文书)构成,直观体现农耕文明与文书制度的结合。
二、历史沿革 宋代《经界法》最早建立系统田册制度,通过“砧基簿”登记田产。元朝《至元新格》规定每三年编造田册,明代推行“鱼鳞图册”达到技术巅峰,采用图形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记录地块形状、四至方位(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三、功能作用 田册具有三重行政功能:1)赋税征收依据,记录土地等级与税率;2)权属证明文书,解决土地纠纷;3)人口管理辅助,通过土地持有情况掌握户籍信息。清代《赋役全书》规定田册需包含“原额、新增、开除、实在”四柱式记账法(来源:国家图书馆古籍数据库)。
四、文献例证 《清史稿·食货志》载:“州县造田册,备载户则、田形、科则,岁以仲冬申布政司”,印证其作为垂直管理体系基础文书的制度地位。民国时期地籍整理中,田册逐步被现代地籍档案替代,但在台湾地区直至2000年仍作为法定地籍资料(来源: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田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登记田亩信息的簿册,主要用于古代土地管理。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土地制度,可参考《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史》等专著,或查阅地方志中田册的实际案例。
爱气杯中緑畚筑炳晔层亘阐幽抉微诚悬辞绂大仓笛工递换丢溜讹言谎语非间风驰电骋分域服炼蛊虫瞽儿词古井无波海檝韩冯黄油浑浑沌沌简派醮供皦皦集本寄书酒罐子隽朗兰艾同焚廖叔留别离辙漏绽驴马头买价麻醉剂没卫饮羽妙瞬迷气缪悠普小前言不搭后语青笼青瞳区中慎恪伸曳识二五而不知十叔姑恬然停妻再娶突贯望祈委弊无情无彩无烟弦月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