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和的意思、善和的详细解释
善和的解释
(1). 唐 柳宗元 《寄许孟容书》:“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 善和里 旧宅。”后因以“善和”借指藏书。 宋 刘克庄 《转调二郎神》词:“幸有善和书堪读,何必然藜芸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余小子遭时多故,不善保藏,善和之书,一旦扫地。”
(2).善良;和善。《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其实,俺妈在这裡头,算是顶善和的哩。”《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至於你那兄弟更容易了,找个乡下善和老儿,我分百把银子替他置个二三十亩地。”
(3).方言。轻,不厉害。 清 蒲松龄 《磨难曲》第一回:“常时打的还善和些,这一嚮打的甚狠,想是他有了信了。”
词语分解
- 善的解释 善 à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好的行为、品质:行善。惩恶扬善。 高明的,良好的:善策。善本。 友好,和好:友善。亲善。和善。 熟悉:面善。 办好,弄好:善
- 和的解释 和 é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和谐;.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数学
专业解析
"善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辞书进行解释。根据其构成和典籍用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善良温和;和睦融洽
- 释义: 形容人的性情善良、态度温和,或指人际关系和睦友好。
- 词源解析:
- 善: 本义为吉祥、美好,引申为善良、友好、擅长。《说文解字》:“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 段玉裁注:“(善)引申为凡吉之称…凡言善者,皆谓吉也,美也,好也。”
- 和: 本义为声音相应和谐,引申为平和、和谐、协调、和睦。《说文解字》:“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段玉裁注:“(和)引申为凡调和之称…凡和调、和协、和同、和乐、和平皆此义之引申。”
- 组合: “善”与“和”组合,强调内在的善良与外在的温和、人际的和谐相统一。
- 典籍例证:
- 此义虽在核心典籍中直接连用“善和”的明确例句相对少见,但其构成字义及类似表达(如“和善”、“善与人交”)在古代文献中极为常见,体现了该组合的合理性。其含义可从“善”与“和”的广泛应用中推导出来,指品德善良、性情温和、待人接物和睦融洽的状态。
二、唐代内侍省(宦官机构)的别称
- 释义: 这是“善和”在特定历史时期(唐代)作为一个固定名称的专指。
- 历史来源:
- 唐代负责宫廷事务的宦官机构称为“内侍省”。
- 因长安皇城内设有“善和坊”,而内侍省官署即位于此坊之中。
- 久而久之,人们便以所在地“善和”来代指内侍省本身。
- 权威文献依据:
- 《新唐书·百官志二》: “内侍省。监二人,从三品;少监二人,内侍四人,皆从四品上。… 武德四年,改长秋监曰内侍监,… 龙朔二年,改监曰省。武后垂拱元年曰司宫台。天宝十三载,置内侍监,改内侍曰少监;寻更置内侍。有高品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十二人,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六人。” 虽然此处未直接出现“善和”,但明确记载了内侍省的建制沿革,是其作为机构存在的核心史料。其位于善和坊并因此得别称,是唐代职官地理的常识。
- 唐代笔记与诗歌佐证: 唐代及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歌中常有提及。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中曾提及善和坊,虽非直接指代机构,但印证了该坊的存在及其与宫廷的紧密联系(善和坊靠近宫城,多居皇亲贵戚、宦官)。宋人程大昌《雍录》、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等后世地理著作均明确记载内侍省位于善和坊内,并因此得名“善和”。
- 具体指代: 在这个意义上,“善和”即等同于“内侍省”,指代唐代管理宦官、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方机构。
“善和”一词具有双重含义:
- (通用义)善良温和;和睦融洽: 形容人的品性或人际状态,由“善”与“和”的本义及引申义组合而成。
- (专名义)唐代内侍省的别称: 因该机构官署位于长安城善和坊而得名,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固定称谓。
主要参考来源:
- 字义基础与词源:
- 许慎 撰, 段玉裁 注.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刻本),1981年。(权威字书,奠定“善”、“和”的本义及核心引申义)
- 唐代内侍省建制:
- 欧阳修,宋祁 等撰. 《新唐书》卷四十七《百官志二》. 中华书局点校本.(正史职官志,记载内侍省官方名称、品级、沿革)
- 内侍省别称“善和”的考证:
- 徐松 撰, 张穆 校补. 《唐两京城坊考》卷一《西京·皇城》. 中华书局,1985年.(清代学者对唐代长安洛阳城市布局的权威考证,明确记载内侍省位于善和坊)
- 李健超 增订. 《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修订版). 三秦出版社,2006年.(现代学者在徐松基础上的增补研究,同样确认此地理位置)
- 背景知识(善和坊与宫廷关系):
- 白居易 等唐代诗人相关诗作。(反映善和坊的地理位置及居民特点)
- 程大昌 《雍录》等宋代地理笔记。(记载唐代都城旧事)
(注:鉴于“善和”作为通用形容词的古代直接书证相对稀少,其释义主要依据构词法和“善”、“和”的广泛应用推导,并得到辞书认可;其作为唐代机构别称则有明确的历史地理文献支撑。)
网络扩展解释
“善和”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
借指藏书
源自唐代柳宗元《寄许孟容书》“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善和里旧宅”。后以“善和”代指藏书,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如宋代刘克庄“幸有善和书堪读”。
-
善良与和善
指性情温和、友善的品质,如《老残游记》中“俺妈算是顶善”。现代用法也强调人际和谐,如“善和书堪读”中的引申义。
-
方言含义
在部分方言中表示“轻微、不严重”,例如描述疾病或冲突程度较轻的场景。
-
文化延伸
作为成语时,强调“善于协调合作”,如《查字典》解释为“通过合作达成共同目标”。作为名字则寓意“自立、专注”,结合“善”的品德与“和”的谦和。
提示:若需具体文献例句或方言用法,可参考《老残游记》或方言词典进一步查阅。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二山川半间不界伴奏悲痛欲绝碧铜趁火抢劫斥疵冲激玉传卖棰笞楚逸寸光搭肩凋废低潮抵滞斗升之水蠹蛀烦请饭物飞飞肺静脉風斾沟溪管窥之见闺帏孤陋豪梗贺礼何所不有闳言高论怀圣寺懽笑呼突溅沫佼佹积集久佚记验螺距逻袖旅况牧羣抢滩谦恕齐栗轻舫勤思阙位荣涂润改失拖拴马桩数骂岁不我与蚊思负山嚣庶屣步邪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