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包谷的意思、包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包谷的解释

[Indian corn] 玉蜀黍( Zea mays )的方言名

详细解释

即玉米。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秦良玉遗事》:“遍歷荒山,得无主之地数十顷……使生置芋粟,一名包穀。此贱而易成之物。” 艾芜 《百炼成钢》第十一章:“一望无边的包谷、高粱、小米的绿叶,像海水似的起着波浪。” 丁玲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有人送了包谷做的馍来,还有人送来了一碗酸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包谷(bāo gǔ)是汉语中常见的方言词汇,指代禾本科植物玉米的果实,亦称“苞谷”“玉蜀黍”。其词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包谷指玉米植株成熟后包裹在苞叶中的穗状籽粒,因外层叶片紧密包裹得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其为“玉米的俗称”,强调其作为粮食作物的属性。

  2. 词源与方言特征

    该词源于古代农耕文化,“包”形容籽粒被苞叶多层包裹的生长形态,“谷”则泛指谷物。据《汉语方言大词典》记载,“包谷”一词在西南官话、湘语等方言区广泛使用,与北方“棒子”、吴语“珍珠米”等形成地域性差异。

  3. 植物学特征

    玉米(学名:Zea mays)原产于美洲,明代传入中国后成为重要粮食作物。包谷籽粒富含淀粉、蛋白质,可加工为饲料、淀粉及食品原料。《中国植物志》记载其生物学特性,包括雌雄同株、风媒授粉等生长习性。

  4. 文化与社会应用

    在民俗中,包谷象征丰收,西南地区有“包谷挂梁,谷米满仓”的农谚。其秸秆可作燃料,苞叶用于编织工艺,体现传统农业的物尽其用理念。

网络扩展解释

“包谷”是汉语中对玉米的方言称呼,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定义

“包谷”指玉蜀黍(学名:Zea mays),即玉米。这一名称源自其果实被多层苞叶包裹的特征,因此得名“包谷”(被包裹的谷物)。

2.方言分布

该词主要在中国以下地区使用:

3.来源与文献记载

4.其他用法


若需了解更详细的方言分布或文学引用案例,可参考来源网页(如汉典、沪江词典等)。

别人正在浏览...

庵庐班香宋艳宝葫芦的秘密徧爱残灯末庙长驱直进创端垂髻道尹妒贤嫉能耳顺沸滭風張風勢官师鹖鸡冠横行介士衡雍覈正红衣大礮荒时暴月壶中物家常话机辩金伏靳故尽夕讥玩军卒狙觑看命科教兴国来讯来者不拒浪子车良辰两利缪葛牛呞暖吹飘飘拽拽乾季起花样青铺秦醉人事不省濡养骚策删华就素诗庭之训私怀四通八达俗材陶缶调拨佻巧蛈母贴息剔抉土定瓶小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