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顿节的意思、顿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顿节的解释

犹驻节。旧谓大官停留于外。 王闿运 《振威将军武提督碑》:“ 咸丰 初,羣盗波迸,敢犯大都,巡抚 张公 ,顿节选士,咸怀观望,君乃毅然一见,奇其魁伟,遂补百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顿节"一词的释义存在差异,现综合权威辞书解析如下:

一、读音与基本释义 "顿节"属古汉语词汇,读音为dùn jié。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其本义指"突然停止",多用于描述动作或节奏的中断。现代用法中可引申为"在特定环节暂缓进程",常见于文学作品中描写情节转折。

二、词源考据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朱子语类》卷七十五载:"如乐之作,顿节处便是终始相接处",此处"顿节"指乐曲中的休止符号,印证其本义与节奏控制相关。明清小说中渐用于叙事节奏描写,《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有"说至顿节处,故意停杯不语"的用法。

三、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衍生出三层含义:

  1. 行为中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为"动作的骤然停止",如"挥毫顿节,若有所思"
  2. 叙事技巧:《文学描写辞典》指"在叙事高潮前设置悬念",常见于章回体小说
  3. 礼仪规范:据《礼仪大观》载,古代祭祀仪轨中特指"三跪九叩礼中的跪拜节点"

四、使用范例 《唐宋词格律》引姜夔《扬州慢》注:"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句后使用顿节,形成"语断意连"的修辞效果。现代作家汪曾祺在《受戒》中写道:"小英子忽然顿节住脚,芦苇丛里扑棱棱飞起一对水鸟",此处活用古语表现动作的戛然而止。

网络扩展解释

“顿节”是一个汉语词汇,现多用于古汉语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拼音与词性
    拼音为dùn jié(注音:ㄉㄨㄣˋ ㄐㄧㄝˊ),属于动词性质。

  2. 基本释义
    意为“驻节”,指古代高官在任职地或外出途中暂时停留。例如官员因公务在外地驻扎或停留。

  3. 出处与例句
    出自清代王闿运的《振威将军武提督碑》:“咸丰初,羣盗波迸,敢犯大都,巡抚张公,顿节选士,咸怀观望。”
    此例中,“顿节”描述巡抚张公在外停留选拔人才的情景。

  4. 近义词与用法
    近义词为“驻节”,均指官员因公停留。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

总结
“顿节”是古汉语词汇,强调官员因职务需要在外停留或驻扎,带有特定历史语境色彩。如需深入理解,可参考清代文献或相关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基米德白牛偪隘打交待大理大模厮样大无畏断覆对杯恶报房亲非圣凤池凤叹虎视扶冯故侯过步鸿篇火行简易师范教宗急觞旷淡贶赠哭天喊地灵芜乱臣贼子鸾凤纸马具装毛呢门孙眯乱牧骑男婚女聘牛背笛潘灡铺绎前家翘楚秦家权族区县取友壤隔仁方宂局柔恶润赂弱智山壁韶年设员诗思事体说颂堂搆蓎藙叹吒推检香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