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節的意思、頓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節的解釋

猶駐節。舊謂大官停留于外。 王闿運 《振威将軍武提督碑》:“ 鹹豐 初,羣盜波迸,敢犯大都,巡撫 張公 ,頓節選士,鹹懷觀望,君乃毅然一見,奇其魁偉,遂補百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頓節”是一個漢語詞彙,現多用于古漢語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拼音與詞性
    拼音為dùn jié(注音:ㄉㄨㄣˋ ㄐㄧㄝˊ),屬于動詞性質。

  2. 基本釋義
    意為“駐節”,指古代高官在任職地或外出途中暫時停留。例如官員因公務在外地駐紮或停留。

  3. 出處與例句
    出自清代王闿運的《振威将軍武提督碑》:“鹹豐初,羣盜波迸,敢犯大都,巡撫張公,頓節選士,鹹懷觀望。”
    此例中,“頓節”描述巡撫張公在外停留選拔人才的情景。

  4. 近義詞與用法
    近義詞為“駐節”,均指官員因公停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

總結
“頓節”是古漢語詞彙,強調官員因職務需要在外停留或駐紮,帶有特定曆史語境色彩。如需深入理解,可參考清代文獻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頓節

頓節(dùn jié)是一個漢字詞彙,由“頓”和“節”兩個字組成。

“頓”字是由“頁”和“屯”兩個部首構成,共含有5個筆畫。

“節”字是由“⺍”部首構成,共含有8個筆畫。

“頓節”這個詞的來源非常有意思。它源于《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其中“以文會友”意為通過文學交流結交朋友。在古代,文化交流常以詩詞作為媒介,朋友之間以互贈詩文形式表示敬意和友誼。而在交流中,每當遇到感同身受之處,便會感歎“頓節”。漸漸地,人們就開始使用“頓節”這個詞來形容在詩詞交流中産生的共鳴和情感共振。

關于“頓節”這個詞的繁體寫法,一般采用“頓節”的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很多變體。而“頓節”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則比較簡單,大多類似于現代字形。

以下是一些使用“頓節”這個詞的例句:

1. 在他的詩詞中,我常常能感受到深深的頓節。

2. 他的文字富有韻律,讀來頓節清晰。

3. 他用一篇篇佳作征服了讀者的心,讓他們産生了強烈的頓節。

與“頓節”相關的詞彙有:

組詞:頓然、頓悟、節奏、節日

近義詞: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音律婉轉

反義詞:平淡無奇、無趣、單調乏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