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顿的意思、顿顿的详细解释
顿顿的解释
诚恳敦厚貌。顿,通“ 敦 ”。《荀子·王制》:“我今将顿顿焉,日日相亲爱也。” 王先谦 集解:“《礼·乐记》‘敦乐而无忧’,注:‘敦厚也。’重言之曰敦敦。顿顿犹敦敦,相亲厚之意也。”
词语分解
- 顿的解释 顿 (頓) ù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
- 顿的解释 顿 (頓) ù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
专业解析
“顿顿”的汉语词典释义
“顿顿”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分别对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和词性结构:
-
作为量词“顿”的重叠式(AA式),表示“每一顿”:
- 释义: 指每一餐饭。强调吃饭的规律性、普遍性或频率。
- 词性结构: 由量词“顿”(用于计量吃饭的次数)重叠构成,表示“每一”或“逐—”的意思,是汉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如“天天”、“年年”)。
- 用法举例:
- 他顿顿都离不开辣椒。(强调每顿饭的习惯)
- 保证孩子顿顿有肉吃。(强调每顿饭的内容)
- 最近胃口不好,顿顿只吃一点点。(强调每顿饭的状态)
- 来源依据: 此用法是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常见表达,体现了量词重叠表示“周遍”或“每一”的语法规则。其基础是量词“顿”的规范用法(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顿”字条下量词释义及重叠用法示例)。
-
作为形容词,通“敦敦”,表示“诚恳、敦厚”:
- 释义: 形容态度或为人诚恳笃厚、朴实厚道。
- 词源: 这是“顿”字在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通假用法,通“敦”。“敦”本身就有厚道、诚朴的意思。
- 用法举例(多见于古文或仿古表达):
- 《荀子·王制》:“彼君子则不然:佚而不惰,劳而不僈,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顿顿焉,力之,重之,致好之,如是然后君子也。”(此处“顿顿焉”形容君子勤勉恳切的样子)
- 形容一个人为人顿顿(敦敦),值得信赖。
- 来源依据: 此义项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和辞书对通假字的解释(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普及本)[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顿”字条下通“敦”释义及引文;《辞源》(修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顿”字条下通“敦”释义)。
“顿顿”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最核心的意思是量词“顿”的重叠形式,表示“每一顿饭”,用于强调餐食的普遍性或规律性。其较为古雅的用法是通“敦敦”,意为“诚恳、敦厚”,但此用法在现代日常语言中已不常见,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理解该词的关键在于区分其不同的词性结构和历史渊源。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来源信息综合解释,“顿顿”一词的含义如下:
一、核心词义
-
诚恳敦厚
该词最早见于《荀子·王制》中的“我今将顿顿焉,日日相亲爱也”,意为态度诚恳、待人敦厚。这里的“顿”通“敦”,通过叠用强化了厚重感。
-
现代引申用法
现代汉语中,“顿”作为量词可指餐次(如“一日三顿饭”),但“顿顿”叠用更强调频率(如“顿顿吃米饭”)。这一用法在口语中常见,但需结合语境理解。
二、文化溯源
《说文解字》指出“顿”本义为叩头(“下首也”),后因头部动作的力度感引申为“用力向下”(如书法运笔的“顿笔”)。《荀子》借“顿顿”形容品性,体现了汉字从具象到抽象的语义演变。
三、其他相关
- 姓名寓意:作人名时象征稳重、细致,含持续积累之意。
- 古籍例句:如“日日相亲爱也”展现了该词在礼仪文化中的情感表达。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古义(敦厚)与现代用法(频率强调)。
别人正在浏览...
暗箭中人暗庸辩诘边引波义耳定律财政结余长才广度呈露齿盼斥题脣腐齿落镫里藏身断后二十四时方虎方夷法馔肺石拱圣贯比广泛和悌泓噌骄宠惊鸟敬如上宾孔夫子劳勚燎祡李杜韩柳里堠临危不挠沦波緑朝云冥瞽鸣豫囊琴蟠屈缭纠辟耳频婆果愆错潜韬迁易秋鲊欋推攘袪丧棒刷然属命黍丝锁上天缘停脱婉悦为学五恭屋下架屋匣里龙吟纤隶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