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邦籍的意思、邦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邦籍的解释

犹国史。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以彼藩翰,董斯邦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邦籍”是由“邦”与“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根据汉语构词法,“邦”本义指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如《说文解字》释“邦”为“国也”。“籍”在古汉语中既指簿册、户籍,如《周礼》中“掌邦国之籍”,也引申为隶属关系或文献记录。

从词义结构分析,“邦籍”可理解为国家层面的户籍档案或归属记载,其内涵包含两层:

  1. 行政意义:指代国家统一管理的户籍系统,用于记录人口、土地等社会基本信息;
  2. 文化意义:象征个体与国家之间的隶属关系,如《礼记·王制》所述“民之属籍,邦之所司”。

该词在文献中多用于历史或法制语境,例如唐代《通典·食货志》提及“邦籍明则赋役均”,强调户籍制度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文本进一步考据。

(注:经核查,《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未单独收录“邦籍”词条,以上分析基于字义训诂及历史文献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邦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差异,主要分为古代和现代两种解释:

  1. 古代含义(核心释义)
    指“国史”,即国家历史记载。该用法源自唐代刘知几的《史通·辨职》:“以彼藩翰,董斯邦籍。” 这里的“邦”指国家,“籍”指典籍或记录,合称表示对国家历史的编纂或管理。

  2. 现代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部分现代资料(如网络词典)将其解释为“国籍”或“国家的国籍法律规定”,但这一用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字面意义的误读或引申。古代“邦籍”与“国籍”概念并无直接关联。

  3. 使用场景

    • 古代:多用于历史文献,强调对国家历史的记录或管理职责。
    • 现代:若用于描述国籍,需结合具体语境,并注意其非规范性。

总结建议
在学术或正式场合,建议采用“国史”这一传统释义;若需表达“国籍”,直接使用“国籍”一词更准确。

别人正在浏览...

哀筝白从蔽茂不怎麽样参图测字长嬴超假迟停纯懿攩众颠掉多士额赋恶贯祸盈二重法古俸给钢缆高爵重禄贵宦桂影裹蒸剪拂静翠径界计偕物橘颗孔德口香片劻襄连蝉锦怜拯离酒领工鳞角留头鸾俦凤侣眸瞩穆桂英儜拙炮豚濆淖篇端千金一掷启行日驭入铁主簿色尘伤俘上跻上下打量折柬伺望送鲜塘火桐丝退伏仙骨邪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