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鳞角的意思、鳞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鳞角的解释

代称鱼龙之属。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五:“驳者成鳞角,怪者成精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鳞角,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面组合及典籍用例中析出,核心释义如下:


一、本义:鳞与角

指代动物身上的鳞片和犄角,象征具此类特征的生物(如鱼类、龙蛇、犀牛、鹿等)。

典籍例证:

《抱朴子·内篇·博喻》云:“麟角凤趾,不必在形。” 此以“麟角”喻珍稀之物(注:“麟”通“鳞”,古文献中时有混用,此处代指鳞甲类灵兽)。

《北史·文苑传序》:“及明皇御历,文雅大盛……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以“麟角”极言成才之稀少珍贵 。


二、比喻义:珍稀罕见之物

由“麒麟之角”的稀有性引申,强调事物极其稀少或人才出众难觅。

语源演变:

《淮南子·地形训》:“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鲲鲠。” 高诱注:“介,甲;鳞,鱼属也。” 可见鳞甲类生物在古文中常与神异关联 。

后固化成语“凤毛麟角”(如《南史·谢超宗传》),强化“麟角”的稀缺性意象。


三、特指:代称鱼龙与犀象

古文献中或以“鳞角”并称水生、陆生珍兽,概指珍贵动物资源。

例证:

《宋书·符瑞志》载灵异之物:“鳞角之类,游于池沼。” 此处“鳞角”涵盖瑞兽范畴 。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3. 《古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4. 《淮南子》《抱朴子》《北史》等典籍原文(可查证于中华经典古籍库或国学大师网)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工具书及通行典籍版本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鳞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可综合如下:

基本解释:

鳞角(拼音:lín jiǎo)指代鱼龙之类的生物,常见于古籍或文学作品中。该词出自清代龚自珍《与人笺》中的例句:“驳者成鳞角,怪者成精魅”, 这里的“鳞角”借水生生物(如鱼、龙)的特征,比喻驳杂或奇特的事物。

其他信息:

  1. 词源与用法:

    • 由“鳞”(指鱼类的鳞片)和“角”(指兽类的犄角)组合而成,原意可能关联神话中的龙(兼具鳞和角的特征)或泛指水生奇异生物。
    • 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学术讨论中。
  2. 文学引用: 如诗句“五言似剑裁鳞角,七字如刀斫桂枝”,此处“鳞角”可能暗喻文采的锋芒或独特之处。

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白阁道者百无一成褊忌愊臆程策弛柝出后捶打带刺儿笃密泛下飞天使者風琴幅陨弓剑共默勾配勾捉狠骄皇城昏昧家弊检格嘉朋节薄借赁九戒匡咏了了可见乐毅论梁丘立刀离横淋巴结领使马价银子没救内职牛下乾陀罗青丝简编囷囷热呼人鉴失流疎剌十全眡听失赚顺俟舒启私塾潭积题纸铜砚问辨相反数仙居术小太太霞佩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