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桯的意思、碓桯的详细解释
碓桯的解释
支碓的木架。 南唐 李建勋 《田家》诗之一:“犬吠隈篱落,鸡飞上碓桯。”
词语分解
- 碓的解释 碓 ì 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 桯的解释 桯 ī 床前几。 古代车上插车盖柄的长木筒:“轮人为盖,达常(车盖柄)围三寸,桯围倍之,六寸。” 横木:门桯。 碓等工具的杆子或短木。 桯 í 古同“楹”,厅堂前部的柱子。 笔画数:; 部首:木;
网络扩展解释
“碓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传统农具“碓”的组成部分。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碓桯”指支撑碓的木架结构,属于碓的机械组成部分。碓本身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舂米的工具,由碓身(带有石杵的杠杆)、碓桯(支撑木架)和石臼组成。
二、字义解析
- 碑(duì):指舂米工具,主体为木杠和石杵,通过脚踏驱动石杵上下运动。
- 桯(tīng):此处指横木或杆状支撑物,在碓中特指固定碓身转轴的木架。
三、文献例证
南唐诗人李建勋在《田家》诗中写道:“犬吠隈篱落,鸡飞上碓桯”,描绘了鸡飞上碓桯的乡村场景,印证了碓桯作为农具支撑结构的实际用途。
四、延伸说明
“桯”字在其他语境中也有不同含义:
- 作名词:可指门框横木(如“门桯”)、床前几案,或车盖柄的长木筒。
- 通假用法:读yíng时通“楹”,指厅堂前部的柱子。
建议对古代农具感兴趣者参考《农政全书》等典籍,或查阅博物馆实物展示以深入了解其构造原理。
网络扩展解释二
碓桯(duì tíng)是汉字的一个词,意思是指研磨谷物的工具。它的拆分部首是"石"和"丁",共有10个笔画。碓桯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用于研磨大米、小麦等谷物,是一种重要的农具。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相同,只是笔画顺序可能略有差异。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碓桯的字形可能和现代有所差异,字形有时会发生变化。下面是一个例句:她用碓桯把大米研磨成细粉。组词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碓桯机、碓桯杆等。近义词可能包括磨粉机、磨谷器等,反义词可能包括饭店、磨坊等。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