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考课令的意思、考课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考课令的解释

考核铨叙官吏的法令。 宋 王溥 《唐会要·考上》:“ 天寳 二年八月五日,考功奏:准《考课令》,考前釐事,不满二百日,不合成考。” 宋 王溥 《唐会要·考下》:“又准《考课令》,在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者守本禄;中下以上,每退一等,夺禄一季。”《宋史·选举志六》:“议者请用《元丰考课令》,第为高下,以行升黜,岁毋过五人。”参见“ 考课 ”、“ 考课法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考课令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针对官吏考核的专项法令制度,其核心含义为“以法定程序定期考察官员政绩与品行,并依此进行奖惩任免的行政规范”。该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周礼》中已有“岁终则考其属吏”的记载,后经汉唐完善形成系统化法令体系。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考”字本义为“敲击查验”,引申为审查核对;“课”指按标准检验成效,二字组合体现了制度中“逐级核查、量化评定”的特点。唐代《唐六典》卷二中明确记载:“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二十七最”,将官员德行、才能、治绩细化为具体考评指标,并规定“中上以上进一阶,中中守本阶,中下以下退一阶”的升降机制。宋代《庆元条法事类·职制门》进一步将考课周期固定为“三年一任,一年一考”,确立“磨勘”复核制度。

该制度实施中包含三个关键维度:一是“德行考核”,参照儒家伦理标准评判官员操守;二是“政绩核验”,依据钱粮征收、狱讼处理等量化指标;三是“年资审查”,结合任职年限综合评定等次。明代《明会典·考功清吏司》记载,考核结果直接关联“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类评定,直接影响俸禄增减与官职迁转。

网络扩展解释

“考课令”是中国古代针对官吏考核与管理的法令制度,主要用于评估官员政绩、决定升迁及俸禄调整。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考课令”由“考”(考核)、“课”(课责)、“令”(法令)三字组成,字面意为“考核官吏的法令”。其核心是通过制度化考核,对官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定,以此作为奖惩依据。

2.历史应用

3.考核标准与奖惩

4.制度意义

考课令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的管理智慧,通过量化标准约束官员行为,既激励勤政廉洁,也强化中央集权。其影响延续至后世,成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案例或法律条文,可参考《唐会要》《宋史》等史料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拜赐之师巴篱班赉暴夺邶诗奔育遍地砭俗孱琐絺绤辍涂翠鬣村材胆颤心惊点额低敛地租断亡法律规范放浪无拘剕辟風珮咯吧光丽轨仪害釱寒战宦海浮沉画柙嘉猷遽亟康有为良猷罹诟邻域卵育冒乱谬容磨励拟规画圆爬疏凭轼裒多益寡怯怯侨侨欺诳秋享仁鄙溶剂赛船橓华天之天通行马牌屠剥颓陋唾耳瓦解土崩武器务时向晨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