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图的意思、符图的详细解释
符图的解释
符箓和图谶的合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仙道録》:一经戒,二服饵,三房中,四符图。”
词语分解
- 符的解释 符 ú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符。符信。符节。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符咒。护身符。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符瑞。符应(
- 图的解释 图 (圖) ú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图画。图案。图谱。图鉴。 指地图:《亚洲略图》。图穷匕见。 画:画影图形。 计谋,计划:宏图(亦作“弘图”、“鸿图”)。良图。 谋取,希望得到:图谋。图利。企图。
专业解析
符图
符图是道教文化中的核心术语,指以特定图文符号构成的宗教文书,具有召神劾鬼、驱邪避灾的象征功能。其字形结构为“符”(符节信物)与“图”(神秘图案)的结合,体现道教“以象达意”的宇宙观。
宗教内涵与功能
- 通灵媒介:符图被视为沟通神明的媒介,如《道藏》载“符者,天地之真信”,通过朱砂、黄绢等载体绘制图文,赋予其灵力。
- 结构特征:典型符图由“符头”(神祇名讳)、“符胆”(核心咒字)、“符脚”(敕令符号)三部分构成,如“五雷符”需嵌入雷神讳号与云纹。
- 典籍依据:葛洪《抱朴子·内篇》明确符图需“受师传秘”,强调师承与仪式的重要性;《云笈七签》卷七载“八景明光符”需配合存思修炼使用。
文化演变
汉代“天帝使者”木符(考古实物)印证早期符图与巫术融合,至唐宋发展为系统化的“符箓派”,衍生出治病符(《祝由科》)、镇宅符(《鲁班书》)等分支。现代民俗中仍见于道教斋醮科仪,如台湾正一派《灵宝济度金书》收录千余符图范本。
权威参考
- 《道藏·正一部》收录《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详述符图绘制仪轨。
- 李远国《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解析符图与雷法结合的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 国家图书馆藏明版《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原件(数字资源编号:SB00067)。
(注:因文献版权限制,部分古籍链接未公开,可通过权威机构数据库检索获取原文影像。)
网络扩展解释
“符图”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义
“符图”是符箓与图谶的合称。符箓指道教中用于驱邪、祈福的神秘符号文字,图谶则是带有预言性质的图像或符号。两者常被并列使用,例如在道教典籍《仙道録》中将“符图”列为道教修炼体系中的第四类内容。
二、道教文化中的特殊含义
在道教体系中,“符图”被进一步解释为神符与灵图的结合:
- 符:通过朱砂书写的神秘符文,被认为具有召劾鬼神、驱邪治病的力量。
- 图:象征天地法则或神灵形象的图案,如《五岳真形图》等。
道教经典分类法“三洞四辅十二类”中,符、图各自占据独立类别,成为道教法术的重要载体。
三、历史渊源
其起源可追溯至:
- 先秦巫术:如汉代用五色桃印驱邪的习俗,符图形式与之相似。
- 谶纬文化:汉代盛行的图谶预言,与道教符图存在关联。
四、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道教仪式中,如:
- 绘制符咒治病驱邪
- 配合法术召唤神灵
- 作为修炼辅助工具
需注意:现代语境中,“符图”一词已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宗教或历史文献研究中。
别人正在浏览...
挨三顶五坳窊苞栎奔呼苍鸆乘急扯篷拉纤丛蔚村愚丹江口水利枢纽贩输犯政分门别户疙秃观兵冠绂鼓唱归橐固实股长禾谷鸿涯忽隆昏旦获民井架击柝祭鱼狷急倦听苦胎冷冷淡淡潦泡历阪灵凤凌澌流蠹六一泥马架子马毛蝟磔媒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木椁墓曩辰宁安铺炕乾方全声宂下神禽十分惺惺使九分使马鄂伦春探伸田黄土禁五风缃缛笑料信达雅新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