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而论之的意思、笃而论之的详细解释
笃而论之的解释
确切地评述。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追观 光武 二十八将,下及 马援 之徒,忠贞智勇无所不有,篤而论之,非减曩时。”《世说新语·轻诋》 刘孝标 注引 晋 裴启 《语林》:“ 林公 云:‘ 文度 著腻颜,挟《左传》,逐 郑康成 ,自为高足弟子;篤而论之,不离尘垢囊也!’”
词语分解
- 笃的解释 笃 (篤) ǔ 忠实,一心一意:笃学。笃信。笃志。笃情。笃厚。 厚实,结实:“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病沉重:病笃。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之的解释 之 ī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网络扩展解释
“笃而论之”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读音与释义
- 拼音:dǔ ér lùn zhī
- 字义拆解:
- 笃:切实、确切()。
- 而:连词,表承接。
- 论:论述、评述。
- 之:代词,指代所讨论的事物。
- 整体含义:确切地评述或论述某事物()。
二、出处与典故
- 最早出处:晋代裴启的《语林》,原文为:“林公云:‘文度著腻颜,挟《左传》,逐郑康成,自为高足弟子;笃而论之,不离尘垢囊也!’”
- 背景:林公(支遁)评价文度(王坦之)虽追随经学大师郑玄,但实际学问仍有不足,借此成语强调需客观评判。
三、结构与用法
- 语法结构:连动式,作分句使用()。
- 常见搭配:
- 用于总结性论述,如“若笃而论之,此事利弊参半”。
- 常见于学术讨论、历史评析等正式语境()。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就事论事、平心而论()。
- 反义词:泛泛而谈、含糊其辞。
五、例句参考
- 古籍引用:“笃而论之,朗陵为最。”(《诗品》卷中)
- 现代用法:“我们若笃而论之,他的贡献虽大,但并非毫无瑕疵。”
该成语强调论述的严谨性和客观性,适用于需确切表达观点的场合。注意结合语境使用,避免断章取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语林》《世说新语》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笃而论之》是一个成语,意为认真、真诚地进行探讨和讨论。它由3个部分组成:【⺌】、【言】和【之】。【⺌】是一个独立的字,意为手的上部分,表示勤奋。【言】是表示说话、言语的字。【之】则是一个能表示代词、介词和助词的字。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至《论语·子路》一章中的一段对话。繁体字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笃而论之”。古代汉字的写法也是类似的。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们会坐下来,笃而论之,以便找到解决方案。
2. 在这个会议上,我们需要笃而论之,以确保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笃学、笃信、笃志。一些近义词有:认真讨论、真诚交流,反义词则可包括虚伪、敷衍。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很乐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