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对联的意思、对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对联的解释

[antithetical couplet] 指对偶语句,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等。也叫“对子”

对联、题名并篆文。——明· 魏学洢《核舟记》

详细解释

互相对偶的文句。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一般张贴、悬挂或镌刻在门、厅堂及柱子上。讲究对仗工整贴切,上句末字声调必仄,下句末字声调必平。根据位置与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门联、楹联、寿联、挽联、春联等。也称“对”、“联”、“对句”、“对子”。《西湖二集·忠孝萃一门》:“ 洪武爷 抚定了 婺州 ,於城楼上立大旗二面,亲书对联道:山河奄有 中华 地,日月重开一统天。”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滕王阁黄鹤楼对联》:“ 滕王阁 千古名胜,对联佳者絶少,惟 商邱 宋牧仲 先生一联云:‘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吐属名隽…… 湖北 黄鹤楼 对云:‘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俊逸清新,独有千古。” 巴金 《死去的太阳》:“栏杆底两根柱子上有一副木刻的对联,是‘桐云影淡,梧月光清’八个隶书大字。”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对联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文学形式,又称“楹联”“对子”“门对”等,由上下两句对仗工整的语句组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1. 核心概念
    对联是一种对偶文体,通常由字数相等、结构对称的上下两联构成。其内容可抒情、绘景、叙事或表达祝福,常见于节庆、建筑装饰等场合。

    • 示例: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通过同字异义形成对仗)。
  2. 形式要求

    • 字数相等:上下联字数一致,短则四字,长可数百字。
    • 词性对应:相同位置的词语需词性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 平仄协调:汉语声调讲究平仄交替,增强音韵美感。

二、历史与文化渊源

  1. 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古代“桃符”,最初用于驱邪祈福。五代后蜀主孟昶写下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标志着对联的正式形成。

    • 别名:因多悬挂于建筑楹柱,故称“楹联”。
  2. 文化意义
    对联融合了文学、书法艺术,体现了汉字一字一音、形义结合的特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三、分类与用途

  1. 常见类型

    • 节庆联:如春联、寿联;
    • 场所联:如祠堂、亭台楼阁的装饰联;
    • 事件联:如贺婚联、挽联。
  2. 功能特点
    既有实用性(如节日装饰),也有艺术性(如书法创作),同时承载教化、抒怀等社会功能。


四、经典示例

  1. 名联赏析
    • 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下联:“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 此联通过重复字词和时空对比,展现巧妙的构思。

若需了解更多名联或创作技巧,可参考来源中的网页。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对联》是指由两幅汉字组成的文学形式,通常放置在门楣上或作为庆祝活动的标识。拆分部首为“对”和“联”,笔画分别为4画和6画。它来源于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一般由书法家或文人创作。在繁体字中,对联称为「對聯」。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相似。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春暖花开,福满人间。 2. 喜气洋洋,瑞雪兆丰年。 组词:联句、对仗、对头、对子等。 近义词:对仗诗、对数、配对等。 反义词:孤立、不相关、不匹配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暗行綳子秉统财红财器铲车颤抖抖钞誊憧憧扰扰僢僢春瘟慈雌搭醮道字大壤殿下都御使芳菲仿造俸银浮梗富贵骄人附饰富势干车高估格律跟屁虫贡缎贡献广渊含冻黑碌碌嘿诵鸿原花莳华彦钧交址惊嘷靠身文书矿苗廓尔喀人流离琐尾路庄板冥羊拿刀动杖铅泪三寸弓山荆虱处裈中受誓输液癙忧私官松竹粟土绦褐头踏剸节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