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弄参军的意思、弄参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弄参军的解释

即参军戏。 唐 代一种近于滑稽的表演。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俳优》:“ 开元 中, 黄幡绰 、 张野狐 弄参军。始自 后汉 舘陶 令 石耽 。 耽 有赃犯, 和帝 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后为参军,误也。 开元 中有 李仙鹤 善此戏, 明皇 特授 韶州 同正参军,以食其禄,是以 陆鸿渐 撰词云‘韶州参军’,盖由此也。” 唐 薛能 《吴姬》诗:“楼臺重迭满天云,殷殷鸣鼉世上闻,此日杨花初似雪,女儿絃管弄参军。”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弄参军,即后世副净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弄参军"是中国古代戏曲表演形式"参军戏"的别称,特指唐代流行的滑稽戏类型。该名称源于其核心角色"参军",本义为官职名称,后演变为戏剧表演中固定的丑角形象。据《中国戏曲通史》记载,这种表演形式以两个角色相互戏谑为主要特征,通过夸张的语言动作制造喜剧效果。

其表演结构具有三个典型特征:

  1. 角色配置:固定采用"参军"(被戏弄者)与"苍鹘"(戏弄者)的搭档模式,形成类似现代相声捧逗的演出关系
  2. 戏剧冲突:通过错位身份制造笑料,常以官吏愚行作为讽刺对象,反映唐代社会对官僚体制的幽默批判
  3. 艺术传承:宋代杂剧的"副净""副末"角色体系即脱胎于此,成为后世戏曲行当划分的重要源头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文化史研究》指出,该表演形式突破了传统优戏的即兴性质,形成程式化的科诨套路,标志中国古代喜剧艺术的成熟发展阶段。现代戏曲研究领域普遍认为,这种"弄假官"的表演范式,为元杂剧的科诨技巧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借鉴。

网络扩展解释

“弄参军”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滑稽表演形式,属于“参军戏”的范畴,具有以下特点:

  1. 定义与性质
    指以参军(官职名)为表演核心的戏剧形式,内容偏向滑稽讽刺,通常由两名演员通过诙谐对话推动剧情。

  2. 历史起源
    源于东汉典故:后汉官员石耽因贪污被罚,需穿白衣在宴席中被优伶戏谑。唐代开元年间,艺人黄幡绰、张野狐将其发展为固定表演形式,唐明皇曾授予擅演此戏的李仙鹤“韶州参军”官职以示嘉奖。

  3. 表演形式

    • 角色构成:分为“参军”(被戏弄者)与“苍鹘”(戏弄者)两个固定角色
    • 表演特点:通过夸张动作与反讽语言制造笑料,类似现代相声中的捧哏与逗哏
    • 服装道具:参军角色多穿白色衣衫,后成为戏曲中丑角白衣的起源之一
  4. 文化影响
    该表演衍生出成语“戏弄参军”(xì nòng cān jūn),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了这一成语,用以比喻嘲弄缺乏经验者的行为。

注:部分文献将“弄参军”与“参军戏”混用,但严格来说前者特指以参军为主角的表演段落,后者为整体戏剧类别。完整历史记载可参考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

别人正在浏览...

摽陨卜旦处方春寒料峭春骝饭前肥嫩風風勢勢凤冠霞帔构火孤韵海内鼎沸罕见呼呼辉鑴酵头揭帝接续噤舌金掌酒有别膓朗悟砺世摩钝俚医笼钩免得暋作拏事判析跄济钦竦帬幄认爲删改食不暇饱十六才子事书水电报束句书行四至搜抉素商泰始田阱甜言媚语听窗通宦刓渎万笏婉晦袜统微阴无虑无忧陷误宪则咸陟晓洽谿迳新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