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时中的意思、时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时中的解释

儒家谓立身行事,合乎时宜,无过与不及。《易·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孔颖达 疏:“谓居蒙之时,人皆愿亨,若以亨道行之,于时则得中也。”《礼记·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孔颖达 疏:“谓喜怒不过节也。” 明 归有光 《孟子叙道统而不及周公颜子》:“性善时中之论,义利王伯之辨, 孟子 之自任以道,非僭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初刊自序》:“时中,用也。所谓变易者,圣之权也。”

有时料中。《汉书·张良传》:“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时中”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重要哲学概念,其核心含义是指根据具体时机和情境灵活把握中道,使言行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以下从汉语词典及经典诠释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


一、基本释义

“时中”由“时”与“中”二字构成:


二、哲学内涵

  1. 动态的中庸

    《礼记·中庸》云:“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指君子能根据时势调整行为,使言行始终符合中道。例如:

    •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 当刚则刚,当柔则柔。
  2. 反对教条化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阐释:“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 意指“中”的标准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拒绝僵化套用。


三、应用场景

  1. 道德实践

    如《孟子》主张“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强调若不懂权变(时中),则沦为偏执。

  2. 政治决策

    古代治国主张“与时偕行”(《周易》),即政策需顺应时代需求。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典

    “时中”释义(注:链接为示例,实际引用需替换为有效权威链接)

  2. 国学大师网

    《中庸》全文及历代注疏解析

  3.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四书章句集注》电子文本

(注:若链接无法验证,建议仅标注来源名称以符合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时中”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强调立身行事需符合时宜且保持适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语来源

  1. 《周易》蒙卦彖传
    最早见于《周易》蒙卦的彖辞:“蒙,亨。以亨行,时中也。”意为在蒙昧状态下,通过适时行动达到通达的状态。

  2. 《礼记·中庸》
    《中庸》提出“君子而时中”,指君子能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调整行为,使言行始终符合“中道”。


二、核心内涵

  1. “中”与“时”的结合

    • “中”:指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如天地自然之道的正中运行。
    • “时”:强调顺应时势变化,行为需与具体情境相契合。
  2. 双重原则

    • 合乎时宜:根据外部环境调整策略,避免刻板僵化。
    • 随时变通:在动态变化中寻求平衡,例如《中庸》提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三、应用与延伸

  1. 儒家实践
    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以“喜怒不过节”为例,说明情感表达需符合时宜与节度。

  2. 现代解读
    部分词典将其引申为成语,表示“时机恰到好处”(如“雪中送炭”般及时),但此用法权威性较低,需结合语境使用。


四、经典参考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文献或不同视角的解读,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如、2、3、7)。

别人正在浏览...

边俗俵寄钵那剗锄长支愁结疮痍满目戳无路儿大隧冬曹芳羞告罄管钥孤懦何必衡库黄碝蹇修嘉瑞嘉向吉圭浄手机神绝食菌肥军塘冷兵器鹿车露七露八鹭鸶露芽马帴慢服美酒美术片明强捏陷撇开强鸷千语万言青蛉麴豉荣禄三元客神鬼难测时材十行诏士胄水晶毬属僚送佛送到西天算计贪忌外弟尉安为从遐表笑剧萧飒系马埋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