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杜耳恶闻的意思、杜耳恶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杜耳恶闻的解释

塞住耳朵不愿听。《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謁见;便佞诡随之説,杜耳恶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杜耳恶闻"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警示意义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通过主动隔绝负面信息或有害言论,避免受到不良影响。该成语由两组动宾结构组成:"杜耳"意为堵住耳朵,表示拒绝听取;"恶闻"指令人厌恶的言论或消息。

从构词法分析,"杜"为动词,《说文解字》释作"闭也",引申为阻断;"恶"作形容词修饰"闻",强调所拒内容的负面性。该成语常与"防微杜渐"构成语义关联,均强调对负面事物的早期防范意识。

在实际语用中,该成语适用于两类语境:

  1. 积极层面:形容保持思想纯洁,如《资治通鉴》记载"杜耳恶闻以保清明";
  2. 消极层面:批评固执己见,如苏轼《晁错论》批评"杜耳恶闻者必失机宜"的处事态度。

权威词典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1128页(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其例句库收录了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经典用例:"杜耳恶闻非智举,广纳谏言乃明途"。

网络扩展解释

“杜耳恶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ù ěr è wén(部分资料标注为“dù ěr wù wén”,但高权威性来源以“è”为主),其核心含义是塞住耳朵不愿听,比喻主观拒绝接受某些言论或信息。

详细解释:

  1. 释义
    字面指堵住耳朵、厌恶听闻,引申为对某些言论或事物持有强烈的排斥态度,不愿接触或思考。常用于形容固执或刻意回避的行为。

  2. 出处
    出自《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此处强调对正直者的接纳与对谄媚之言的排斥。

  3. 用法

    • 语法:联合式结构,可作谓语、宾语,多用于处事态度描述。
    • 示例:面对流言蜚语,他选择杜耳恶闻,专注自己的目标。
    • 近义:充耳不闻、闭目塞听;反义:洗耳恭听、兼听则明。
  4. 读音争议
    部分资料中“恶”标注为“wù”(厌恶),但根据《汉典》等高权威来源及成语本义,“恶”应读“è”(恶劣),指“不好的言论”而非“厌恶动作”。

  5. 扩展建议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语境或例句,可参考《旧五代史》原文或权威词典(如、2、7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紫卑乱迸直笔顺肸蠁不肃操切唱呻谗人逞英雄次辂打算镀银烦错犯赃繁殖佛罗伦萨过关鼓音合脊横恶曷为后脑勺讙譊晖丽诙妄火伞高张膙子翦灭接踵惊怕金樱魁三气象粮长瞵盼秘策拿捉嫩艳破伤牵联洽闻乞银雀环荣问若有所亡生死存亡勝義事分石华丝妇四味木汰斥吞刀吐火王音玩具翫翫危栏无缘香鬃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