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的别名。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钱武肃王 讳 鏐 ,至今 吴 越 间谓石榴为金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 浙 人避 钱氏 讳,改刘为金,果有石榴,呼曰金樱。”
金樱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两大核心含义,具体如下:
指蔷薇科蔷薇属植物金樱子(学名:Rosa laevigata),常见于中国南方。其特点包括:
常绿攀援灌木,枝干密生钩刺;叶片革质,三出复叶;花单生,白色,花瓣五片;果实梨形,密被刺毛,成熟时呈橙红色。
来源:《中国植物志》第37卷 蔷薇科条目。
果实入药称“金樱子”,性平味酸涩,具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之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等症。
来源:《中华本草》第4册“金樱子”条目。
“金”指果实色如金橙,“樱”形容果实类樱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金樱当作金罂,谓其子形如黄罂也。”
来源:《本草纲目·果部·金樱子》。
见于古代文献,指金属材质的装饰物或构件:
《周礼·考工记》载“弓人为弓,……金樱其羽”,郑玄注:“金樱,以金饰弓末。”即用金属包裹弓末的装饰工艺。
来源:《周礼注疏·考工记》。
清代《营造法式》提及“金樱”为建筑椽头金属包镶部件,用于防腐加固,多见于宫廷建筑。
来源:《钦定四库全书·营造法式》。
现代汉语中“金樱”主要沿用植物义项,古义金属装饰已罕用。该词最早见于《周礼》,植物定名载于宋代《证类本草》,明代《本草纲目》确立“金樱子”为通用名称。
综合来源:《汉语大词典》“金樱”词条、《古代汉语词典》。
“金樱”一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具体需结合语境理解:
植物学特征:
金樱为蔷薇科蔷薇属常绿攀援灌木,学名Rosa laevigata。其茎干密布倒钩状皮刺,花朵呈白色或淡黄色,果实为棕红色梨形假果(即金樱子),成熟后具光泽。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山野、河岸等地。
药用功效:
金樱花(即花朵)及金樱子(果实)均入药,性味酸涩、平,归肾、大肠经。
如需进一步了解植物形态或药理研究,可参考《搜狗百科》及《本草拾遗》。
扳胸宝府编置布政牓惭谢陈宿丑贼生初风头水吹纶絮聪明自误雕板冬储風飆棼迷附上甘橘过度紧张哼唱后悔无及缓嚲徽嫿鞯辔检御羁客井底鼃筐当蜡飨镣镮离袂驴床马价毛举缕析美士门儿门下士面阳妙趣横生畔道离经飘瓦虚舟蓱翳披閲契阔雀翎曲儒然已塞纳河三藏社君沈静寡言诗囿双秤司鸿桃溪铁线描通告通旧剜刺挑茶未央夏虫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