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足的意思、断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足的解释

斩断脚。即刖刑。古代的一种肉刑。《管子·侈靡》:“断指满稽,断首满稽,断足满稽。”《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足是汉语中的历史刑罚术语,指古代刖刑(砍脚)的俗称,属肉刑的一种。其核心含义与演变如下:


一、基本释义

断足即斩断足部,为古代“刖刑”的俗称。《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断足。古代刖刑。” 该刑罚通过截肢制造终身残疾,兼具肉体惩罚与社会身份贬损的双重目的。


二、刑罚特征与历史背景

  1. 刑具与执行方式

    刖刑多用斧钺(如《周礼·司刑》郑玄注“断足曰刖”)或锯具执行,受刑者丧失行走能力,部分文献亦将“膑刑”(剔去膝盖骨)归入广义断足范畴。

  2. 刑罚等级与社会象征

    在“墨、劓、刖、宫、大辟”五刑体系中,断足属中重刑罚,适用于盗窃、叛乱等罪。《韩非子·和氏》载楚人卞和献玉被疑欺君,两遭刖刑,凸显其残酷性。

  3. 刑人身份标识

    受刑者常被驱使守门(《左传·庄公十九年》“鬻拳自刖,楚人以为大阍”),足部残缺成为社会歧视的显性标记。


三、文献例证与演变


四、引申与文学隐喻

后世文学中,“断足”衍生出“根基毁损”的隐喻。如《三国演义》以“断足之鼎”喻指失去支撑的政权,强化其象征意义。


参考来源: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周礼·司刑》

国学大师网《韩非子·和氏》

汉典“刖”字释义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断足”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斩断脚部的刑罚,即刖刑,属于古代肉刑的一种。该刑罚通过截断肢体达到惩戒目的,常见于先秦时期()。

二、历史文献佐证

  1. 《管子·侈靡》记载:“断指满稽,断首满稽,断足满稽”,反映当时刑罚的普遍性。
  2.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受刑者自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表明断足与罪行轻重相关()。

三、延伸说明

四、相关词汇

与“断”相关的成语如“当断不断”“断断续续”等,均衍生自“截断”本义()。

如需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刑罚演变,可查阅《历代刑法考》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半中腰箄篮蔽旒缤缤不比卜钱焯焯趁课次将翠羽被待养弹驳大斋德宇夫妻船浮柱格术宫监鼓鞉寒江合门使衡扼闳敞患难见真情化铁炉简侮交贸接茬节介镜湖惊闹尽释前嫌济众军司恐栗良马敛聚寥夐楼面籙练满考南美洲捏两把汗箝束亲仁善隣取志髯参人行道柔雌散花撒扇审订属词竖亥输入阻抗王妃晚谷文罽无热香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