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髯参的意思、髯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髯参的解释

“髯参军”的省称。 晋 郄超 为 桓温 记室参军,多髯,时人称“髯参军”。后用以称记室参军。 唐 李逢吉 《和严揆省中宿斋遇令狐员外当直之作》:“曾驱爪士三边静,新赠 髯参 六义穷。” 金 元好问 《闻希颜得英府记室》诗:“近得 髯参 信,知从 兔苑 游。”参见“ 髯参军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髯参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词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与历史典故 “髯参”原指“髯参军”,典出《世说新语·宠礼》。东晋名士郗超任桓温参军时,因蓄有美髯而被称“髯参军”,王珣则因体型矮小称“短主簿”,二人并称“髯参军、短主簿”。后世以此代指幕府中才干出众的僚属,如苏轼诗句“髯参短簿皆冰玉”即用此典。

二、官职别称 在古汉语中,“髯参”可特指“参军”这一官职,属幕僚性质职位。该用法源自“髯参军”典故的泛化,如《汉语大词典》收录其作为“参军”别称的义项。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称“髯参”为“参军别号”,印证其作为官职代称的用法。

三、文学意象 古典文学中常以“髯参”塑造人物形象或隐喻政治抱负。黄庭坚《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中“更觉参军胜,不数短簿兼”,即借典故表达对人才品评的标准。该词在宋明诗文中频繁出现,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

(注:因未搜索到有效网页,引用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世说新语》《艺苑卮言》等典籍常规版本,未提供具体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髯参”是“髯参军”的省称,源自晋代郄超的典故。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本义与来源
    该词指代古代官职“记室参军”(掌管文书的官员)。晋代郄超任桓温的记室参军时,因胡须浓密,被时人称为“髯参军”。后“髯参”成为这一职位的代称,常见于诗文。

  2. 历史背景与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李逢吉、韩翃等曾用此词,如“曾驱爪士三边静,新赠髯参六义穷”(李逢吉诗),以及“髯参军,髯参军,身为北州吏,心寄东山云”(韩翃诗),均以“髯参”指代参军职位。

  3. 相关延伸

    • “髯参军”:除指郄超外,亦为羊的别名(因羊须长)。
    • “短主簿”:与“髯参军”并称,指王珣(同为桓温属官,身材矮小)。

“髯参”是古代对特定官员的雅称,兼具官职代指与文学意象的双重功能。

别人正在浏览...

败井颓垣报路包牺氏冰肌雪肠粃滓簸动不解常经称耗池泽躭心德柄东鞮东直風梭凤台副二拊摩刚洁光感应桂板顾脸后父渐不可长静讽斤削计日以期九两夔峡赖活楞木领命吏人龙朔掠美市恩闾肆鸣阳凤轻舸侵越琼葩螪何绍兴奢荡盛名难副诗师遂功素结贪利忘义体骸亭院头蝨网蜽万民魏红卧内无赐悟头诗衔发乡馔小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