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手的意思、断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手的解释

(1).截断手。古代的一种肉刑。《韩非子·内储说上》:“ 殷 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子贡 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

(2).泛谓手被折断。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壮士死者逾半,其存者非折足即断手。”

(3).指被截断的手。如:断手再植。

(4).完毕;完成。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小豆》:“夏至后十日种者为上时,初伏断手为中时,中伏断手为下时。”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 上元 始,断手 寳应 年。” 宋 朱熹 《答刘季章书》之十一:“《大学》近修改一两处,旦夕须就板改定,断手即奉寄也。”

(5).比喻兄弟死亡。 唐 白居易 《得辛奉使遇昆弟之仇不斗而过为友人责辞云衔君命判》:“ 辛 时惟奉使,出乃遇讎:断手之痛不忘,诚难共国;饮冰之命未復,安可害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手的汉语词典释义

"断手"在汉语中的核心含义指因外力作用导致手部与肢体分离的创伤状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解释,"断"表示截断、分离,"手"指人体上肢前端部分,组合后特指手部遭受外力致残的医学现象。

从语义延伸角度分析,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存在两层扩展应用:

  1. 古代刑罚代称:见于《汉书·刑法志》记载,部分严酷律法将"断手"作为惩治盗窃罪的肉刑手段,反映古代司法制度特点(来源:中华书局《汉书》校注本);
  2. 工艺失传隐喻:明代《天工开物》以"匠断手"形容特殊技艺传承中断,强调技艺保存的重要性(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天工开物译注》)。

现代医学著作《创伤外科学》明确指出,断手属于四级伤残等级,需在6-8小时内进行再植手术恢复功能(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专业教材)。语言学角度,《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时特别标注其属于偏正式复合词构词法,强调动作结果的完成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断手”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义项

  1. 古代肉刑
    指截断手的刑罚,最早见于《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商朝法律:“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子贡曾质疑此刑罚过重。

  2. 手部伤残
    泛指手被折断或截断的状态,如清代文献描述战斗伤亡“存者非折足即断手”。现代医学中则有“断手再植”的说法。

  3. 完成、结束
    作为动词,表示事务完结。例如北魏《齐民要术》记载农时“初伏断手为中时”,杜甫诗云“经营上元始,断手寳应年”,朱熹书信中也用“断手”指书籍修订完成。

  4. 比喻兄弟死亡(罕见)
    此义项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文隐喻中。


二、其他信息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古籍引用需注意时代背景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白氅虣露报状避蛊并居笔下超生冲风蹴蹹淡漠道范倒座儿彫紊兜率凡笼汾桥干升宫貂构橑海槎河汉江淮黑牛生白犊焕显话语彗日觳束桀横兢庄锦卷尽醉峻垝开迳刳剥路在口边緑文梅梢孟韩谬説末弁瞙瞠摸瞎鱼恧缩乾矢惬气缺月热斗若或事人使徒赎梢暑夜述制丝棼四分五裂随脚唐碧贪口苕亭威临乌桓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