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端揆的意思、端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端揆的解释

指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政,故称。《南史·谢举传》:“虽屡居端揆,未尝肯预时政,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发明。”《旧唐书·房玄龄传》:“ 玄龄 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女为 韩王 妃,男 遗爱 尚 高阳公主 ,实显贵之极,频表辞位。” 宋 司马光 《<百官表>总序》:“三公端揆之贵,施於军校;衣紫执象之荣,被於胥史。”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梁书·沉约传》:“六朝人以僕射为端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端揆

汉语词典释义

“端揆”为古汉语复合词,由“端”(正、首)与“揆”(掌管、度量)组合而成,特指宰相或首辅大臣的职位,象征百官之首、总揽朝政的核心权职。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字义解析与职能定位

  1. “端”为“首正”

    指居百官之首位,统领朝纲,如《晋书·职官志》载:“总端揆于台辅,统机衡于文昌。”

  2. “揆”为“总揽”

    意为掌管国家政务、度量权衡国事,如《宋书·王弘传》称其“端揆肃然,朝野瞻依”。


二、历史语境中的权职象征

  1. 宰相代称

    唐宋时期,“端揆”成为宰相的正式别称,如《新唐书·百官志》记:“以三省长官为端揆之任。”

  2. 权责范畴

    涵盖决策国策、选拔官吏、主持祭祀等,如《唐六典》载:“端揆之职,佐天子而理阴阳。”


三、典籍用例与词义演变

  1. 文献例证
    • 《周礼·天官冢宰》疏:“冢宰即端揆,总六官之属。”
    • 白居易《赠樊著作》诗:“端揆举纲纪,百官禀成式。”
  2. 词义延伸

    明清后渐泛指内阁首辅,如《明史·职官志》称内阁首辅“虽无端揆之名,有其实也”。


同义词关联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晋书》链接
  2.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书》
  3. 商务印书馆《唐六典校注》
  4. 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礼正义》
  5. 文学古籍刊行社《白氏长庆集》
  6. 国家图书馆《明史》数据库链接

延伸阅读: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端揆”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以溯词源流变。

网络扩展解释

“端揆”是一个古代官职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端揆(拼音:duān kuí)指宰相的职位。因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家政务,故称。该词源自古代文献,如《南史·谢举传》提到谢举“屡居端揆”,却未参与实际政事,反映了部分宰相的权责特点。

历史用例

  1. 《旧唐书·房玄龄传》:房玄龄任端揆十五年,家族显赫,女儿为韩王妃,儿子尚公主,体现了该职位的尊贵地位。
  2. 六朝时期:仆射(官职名)也被称为端揆,说明不同朝代对这一职位的称呼可能变化,但核心含义不变。

综合解析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背景或具体文献分析,可参考《南史》《旧唐书》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巴豆包头倍殊边傍不即常模超空骋怪除升戴高帽儿得售迭不得跌脚东墅二十五里骂知县翻意风池封籍刮耳归祭豪猛宏盛宏逸侯甸皇侄花样滑冰护肩江城梅花引救火车旧司君声拘质控带枯萃另起炉灶梨肉密静鸣神闽中平运乾隆黔娄妻前生峤鬟庆成宴人兵人亡邦瘁阮生恸丧门神沈默默水污染碎玉零玑损本逐末谈麈丸鼓痿痿羸羸显黜下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