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洞贯的意思、洞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洞贯的解释

(1).穿透。《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瑜 之东渡,因与同行”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曜 《吴书》:“﹝ 鲁肃 ﹞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 仁贵 一发洞贯。”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上:“身被十八创,且以两手足合掌,用尖刃洞贯,索缚如豕。”

(2).通晓,透彻了解。《太平御览》卷二六6*四引 晋 袁山松 《后汉书》:“ 岑晊 字 公孝 ,高才絶人,五经六艺,无不洞贯。”《朱子语类》卷一○四:“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洞贯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洞贯”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释义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础释义

  1. 穿透
    指物体被箭、刃等利器完全穿透。
    例句:

    • 《三国志》注引《吴书》记载,鲁肃射箭“矢皆洞贯”盾牌。
    • 《新唐书·薛仁贵传》描述薛仁贵射箭“一发洞贯”五层铠甲。
  2. 通晓、透彻了解
    形容对知识、学问的深刻掌握。
    例句:

    • 《太平御览》称岑晊“五经六艺,无不洞贯”。
    • 《朱子语类》提倡读书应“自然洞贯”其义理。

二、延伸解析

相关引用可参考汉典()及古籍文献(如、)。

网络扩展解释二

洞贯(ㄉㄨㄥˋ ㄍㄨㄢˋ)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穴(⺣)和贯(贯)。穴为上部部首,贯为下部部首。洞的部首穴表示洞穴的意思,贯的部首贯表示贯通的意思。 洞贯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洞洞之什》中。它的意思是穿透,贯穿,代表着能够从一端穿透到另一端,贯通全程的意义。 在繁体字中,洞贯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写法,没有变化。 古代汉字写法中,洞贯的写法没有太大改变,只是字形稍有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的古汉字写法为“洞貫”。但整体来说,洞贯的古代汉字写法和现代汉字写法相似。 以下是一些洞贯的例句: - 勇气洞贯着他的心灵。 - 这首歌洞贯了整个世界。 洞贯的组词包括:贯彻、贯通、洞悉等。 与洞贯意义相近的词有:贯彻、透彻、通透。 与洞贯意义相反的词有:阻塞、封闭、截断。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