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的意思、棒槌的详细解释
棒槌的解释
[battledore;wooden club used to beat clothes in washing] 洗衣或弄平衣服用的木杵或短棒
详细解释
(1).捶打用的木棒。《金6*瓶6*梅词话》第三八回:“便取棒槌在手,赶着打出来。” 清 李渔 《巧团圆·词源》:“取出泥人、土马、棒槌、锣鼓、刀鎗、旗帜等物。” 杨朔 《赤道雪》:“有一种树不长叶儿,满树是棒槌模样的玩意儿,齐崭崭地朝上竖着。”
(2).方言。指玉米穗。《中国民间故事选·棒槌姑娘》:“再抬头朝岸上的石砬子上看去,光有棵棒槌,顶着一团火红的棒槌籽儿,一动不动的长在那里。”
词语分解
- 棒的解释 棒 à 棍子:木棒。棒子(a.棍子;b.玉米的别称)。棒槌。棒冰。棒球。棒喝(?)。 体力强,能力大,成绩好,水平高:功课棒。身体棒。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槌的解释 槌 í 敲打用具:槌儿。棒槌。鼓槌子。 古同“捶”,敲打。 古代架蚕箔的木柱。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棒槌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棒槌”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 洗衣工具
指捶打衣物用的木棒,通常为木制,长约二尺,一端较粗便于槌衣,另一端较细便于手握。这种工具在民间浆洗衣物时广泛使用,因地域和民族差异,形状可能略有不同。
二、方言及引申义
-
形容人“外行”或“愚钝”
在口语中,“棒槌”常用来形容人头脑简单、不明事理,甚至带有贬义。例如:
- 北京方言:指人“愚蠢无知”或处理事情水平低。
- 戏剧界术语:指外行或缺乏专业能力的人。
- 部分地区(如陕西):直接等同于“傻子”“笨蛋”。
-
代指特定事物
- 山东方言:指玉米(如“棒子”)。
- 长白山区:指人参。
三、其他用法
- 植物名称
一种生长在湿地中的植物,果实呈金红色长圆柱形,形似火腿肠。
网络扩展解释二
棒槌,意思:棒槌是指一种工具,通常用于敲击或击打物体,使其发出声音或产生某种效果。棒槌也常用作比喻,表示某人或某件事物具有出众的能力或优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棒槌的拆分部首为木字旁和木字头,共有9画。
来源与繁体:棒槌一词起源于古代汉语,形状象征一条木棍,用来打击物体的工具。在繁体字中,棒槌的写法繁琐,包括更多的笔画,但意思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棒槌的写法并非完全相同。然而,随着文字的演变和规范化,现代汉字写法得到了统一。
例句:他挥起棒槌猛击钉子。这个课程正是他事业成功的棒槌。
组词:木棒、击棒、鼓棒、槌子
近义词:锤子、敲打器具
反义词:柔软、脆弱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安易谤怨暴上闭月羞花不解事补天手侪民持身踟伫传祚大菜大轿噉噆飞电峯腹風湖子赗助分龙节钩弋夫人刮擦裹足布和奸混进监牒奬谕建星渐渍街头诗嫉愤经年累月镜屉井屋津润金仙九拂捐弃前嫌爵室骏概军属矿苗纍绁灵蛇柳永隆丰鸣声南面官阙漏洒花扫地俱尽韶润审谛事期霜高逃比通谷土铏骛逐岘山泪新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