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藏匿。 汉 王充 《论衡·吉验》:“ 尧 使 禹 治水,驱蛇龙,水治东流,蛇龙潜处。”
(2).深居。 汉 班固 《幽通赋》:“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虽潜处於太阴,长寄心於君王。”
(3).犹隐居。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潜处蓬室,不干势权。”
“潜处”是一个文言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个义项,结合文献用例解释如下:
藏匿
指隐蔽、躲藏的行为。如汉王充《论衡·吉验》记载:“蛇龙潜处”,描述大禹治水后蛇龙隐匿的状态。这一用法强调物体或生物主动隐藏的特性。
深居
表示居于幽深僻静之处,常见于对人物居所的描写。如班固《幽通赋》中“靖潜处以永思”,曹植《洛神赋》“潜处于太阴”,均以“潜处”体现与世隔绝的深居状态。
隐居
特指远离世俗的隐士生活,含主动避世之意。曹植《王仲宣诔》用“潜处蓬室”赞扬王粲不慕权贵的品格,此处“潜处”与“不干势权”形成呼应,突显淡泊之志。
词源解析:
“潜”本义为水下活动(如潜水),引申为隐藏(如潜伏);“处”有居留、存在之义。二字组合后,既保留物理层面的隐匿(藏匿),又衍生出精神层面的超脱(隐居),词义随语境产生层次感。
潜处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潜”和“处”两个字组成。
潜字包含了水部和音部,其部首为“氵”(三点水),笔画为11画。潜字来源于《说文解字》,形声字兼会意字,意思是水下隐藏,暗藏。
处字包含了一部和宀部,其部首为“夂”(行之从上下曰夂),笔画为5画。处字来源于《说文解字》,意思是停留、居住、待在。
在繁体字中,“潜”和“处”的写法保持不变。
汉字在古代有多种不同的写法,但是在古时候,“潜”和“处”的写法基本上和现代汉字写法相同。
一些关于潜处的例句:
1. 他喜欢潜处于深海的宁静之中。
2. 他在大城市找到了一个温馨的居处。
组词:潜心、潜入、潜行、处世、处置、处女。
近义词(潜):隐藏、隐匿、躲藏。
反义词(潜):显露、暴露。
近义词(处):居住、寓居、栖身。
反义词(处):离开、迁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