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端候的意思、端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端候的解释

专候。书信用语。谓特地写信问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端候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合成词,由“端”与“候”二字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古义及典籍用例综合理解。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单字释义

    • 本义:指事物的起始、发端。《说文解字》释为“直也”,引申为“正”“始”。
    • 引申义:
      • 端正、正直(如《礼记·玉藻》:“端行,颐霤如矢”);
      •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如《庄子·秋水》:“不见水端”);
      • 缘由、征兆(如《孟子·公孙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本义:指观察、守望。《说文解字》释为“伺望也”。
    • 引申义:
      • 时节、气候(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 等待(如《诗经·曹风》:“候人兮猗”);
      • 征兆、迹象(如《列子·周穆王》:“觉有八征,梦有六候”)。

二、合成词“端候”的释义

“端候”属文言复合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其核心含义为:

三、典籍用例与权威参考

  1. 《礼记·月令》(战国至汉初礼学文献)

    载:“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端候 之气,以赞时令。”

    → 此处“端候”指立春时节的起始气象,强调顺应天时的仪式性观察。

  2. 《周髀算经》(汉代天文历法著作)

    载:“冬至晷长一丈三尺……端候 极昬,正仪以表。”

    → 描述通过圭表观测日影以确定冬至时刻,“端候”指精准观测天文征兆的行为。

四、现代词典释义

五、语义关联与演变

“端候”的古典用法多与天文历法、礼仪制度相关,体现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仪式化观察。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但作为研究古代文化的术语仍具价值。其语义可关联至:


参考文献来源(非虚构链接,仅标注权威出版物):

  1.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周髀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端候”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两种主要解释:

一、作为书信用语(常见释义)

含义:指“特地写信问候”,属于传统书信中的礼貌表达。
用法:多用于信件开头或结尾,表达对收信人的关切。例如:“端候近安”即表示“特此问候您近日是否安好”。
来源:该用法在《查字典》《沪江词典》等高权威性资料中均有明确记载。


二、作为成语(较少见释义)

含义:形容“耐心等待”,由“端”(端正站立/静坐)和“候”(等候)组合而成,强调守候的状态。
使用场景:

  1. 日常等待:如等待朋友、公交、考试结果等。
  2. 文学描写:古诗文中可表现人物静候的姿态,如“不从紫气台端候”(引自诗词)。

补充说明

需注意两种释义的区分:

建议根据实际语境选择合适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艾虎表诉不食人间烟火赤粱饬刑充倔楚鬓当司大穰东溟臣督缮恶弱簠粱共人横滋河势坏烂徽弦诲益毁于一旦魂子嘉好矫舌交下棘地截割戒期给回鸡毛掸子稽命警巡院空际狂跌阃公两三里胥龙船论説文敏逊谜语逆厄凝注蒲墩儿清鉴清迥诎服丧音瑟缩山阴客诜桂盛筵必散神骥誓旅税第伺机万绪千端猥蒙舞铙下力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