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鲂鱼頳尾的意思、鲂鱼頳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鲂鱼頳尾的解释

《诗·周南·汝坟》:“魴鱼頳尾,王室如燬。” 毛 传:“頳,赤也;鱼劳则尾赤。” 朱熹 集传:“魴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既而魴鱼頳尾,四郊多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鲂鱼頳尾"(fáng yú chēng wěi)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经典的成语,现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出处及用法:

一、成语释义

指鲂鱼的尾巴因劳累而变红,比喻人因过度辛劳而身体衰弱。其中:

二、经典出处

出自《诗经·周南·汝坟》:

"鲂鱼頳尾,王室如毁。"

此句以鲂鱼尾赤喻百姓服役之劳苦,王室政令如火灼人(郑玄笺注)。

三、权威注释

  1. 《毛诗正义》:

    "鱼劳则尾赤,此喻民之劳苦。" 说明鱼尾变红是劳累所致,隐喻民生艰难。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释义为"形容人困苦劳累",并引《诗经》为证。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强调"頳"为赤色,指出其象征意义源于先秦生物学认知。

四、文化内涵

古人观察到鲂鱼尾部在特定环境下泛红的现象,结合农耕文明对劳作的深刻体验,赋予其人文寓意:

五、现代用法

该成语属书面语,常见于文史论述,如:

"他日夜操持公务,鲂鱼頳尾,终致病倒。"


参考文献来源(权威学术及辞书资源):

  1. 《诗经·周南·汝坟》原文及注疏 - 收录于国学大师网(《十三经注疏》电子版)
  2. 《汉语大词典》词条"鲂鱼赪尾" -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3. 《毛诗正义》郑玄笺注 - 中华书局整理本
  4. 《古代汉语词典》"頳"字释义 - 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鲂鱼頳尾”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áng yú chēng wěi,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词义解析

  1. 字面来源
    出自《诗经·周南·汝坟》:“鲂鱼頳尾,王室如燬。”。

    • “鲂鱼”指一种形似鳊鱼的鱼类;“頳”(同“赪”)意为赤红色。原句描述鲂鱼因劳累导致尾部变红。
  2. 引申含义
    比喻人因长期劳苦或忧心国事而负担沉重,身心疲惫。例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中“既而鲂鱼頳尾,四郊多垒”,即用此典表达百姓在战乱中的艰辛。

  3. 注释分歧

    • 汉代毛亨注《诗经》时强调“鱼劳则尾赤”,侧重劳苦之意;
    • 唐代孔颖达则提出另一说,认为“鱼肥则尾赤”,但此解释较少被后世沿用。

使用特点

示例应用

“连年灾祸,百姓如鲂鱼頳尾,生计维艰。”
——通过比喻,生动刻画民众的困苦状态。

此成语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现代日常使用较少,但能精准传达“忧劳成疾”的意象。

别人正在浏览...

案鞫板心鞭拊徧循表针彩鳌财力尘汙笞法楚辞体锄地磁极盗天导扬帝徽定场白冻餧二梁耳坠锋栝腹案伏道告诉观摩跪倒滚柱轴承涵淹喉衿花线护墙板迦持渐摩接龙惊心裂胆积甃钜贤怐愗苦熬亮堂堂怜顾犂花留犁挠酒墨花母弦蟠旋佩玉狉榛前生碻车邛僰弃杖草稔衅赛龙舟市贩矢志不摇文斾五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胁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