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都座的意思、都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都座的解释

见“ 都坐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都座"是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专有名词,特指尚书省长官(如尚书令、尚书仆射)的座位及其职位,是中央行政核心权力的象征。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本义与职权

"都座"字面指尚书省主官的坐席,引申为尚书省最高长官的职位。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尚书省统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总揽全国政务,"都座"即代指这一核心领导权。例如:

《唐六典》载尚书省长官"总领百官,仪刑端揆",其位称"都座"。(来源:唐代法典《唐六典》卷一)


二、历史演变

  1. 魏晋起源:东汉始设尚书台,魏晋时职权扩大,"都座"成为长官代称。
  2. 隋唐定制:隋唐确立三省制,尚书省为行政中枢,"都座"专指尚书令或左右仆射。
  3. 宋元弱化:宋代三省名存实亡,"都座"一词逐渐消失于官方文书。(来源:历史学家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三、文化意涵

"都座"不仅是官职符号,更承载中央集权与官僚体系的制度文化。如白居易诗云:"都座方称右丞相,柏台犹带左司风",印证其权位之重。(来源:《白居易集》卷十九)

权威参考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都座"条、《中国历史大辞典·职官卷》(中华书局),及《旧唐书·职官志》原始记载。详细考释可查阅中华书局点校本《唐六典》或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代官制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都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都座”是“都坐”的异体写法,读音为dōu zuò。在古汉语中,二者通用,主要用于指代特定场所或官职。


二、历史含义

  1. 政事堂的代称
    魏晋时期,“都座”指大臣商议政事的场所,即“政事堂”。例如《晋书·孔愉传》提到王导在“都坐”质问孔愉,此处“都坐”即指议政之地。

  2. 借指高官职位
    该词也可代指尚书令等高级官职。《北齐书·胡长仁传》记载胡长仁任尚书令时,因事务繁杂,“令史欲咨都座”,此处“都座”即指其官职。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都座”一词较少使用,但在部分语境中可能被误用或引申,例如: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晋书》《北史》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班齎悲寂北镇辈作便散避暴脖儿梗巢饮雠战锄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村蛮汉打掠打颤诋讥顶证东溟臣杜隙防微发坼法制供献狗碰头骨节眼虾蟆黄梁美梦灰白毁剥鉴貌辨色见诮大方焦饭酒提君主立宪巨卿客意连诛胧胴鸾歌凤吹孟宗竹潘郎鬓麒麟冢岐辙泉壤戎枢柔而不犯删举射猎勝母设疑水米素臣速记记号台室通俗易懂退遯土长根生忤触宪乌鲜紫笑容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