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虾蟆的意思、虾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虾蟆的解释

[same as “蛤蟆”] 同“蛤蟆”( háma)

详细解释

亦作“ 虾蟇 ”。亦作“蛤蟆”。1.青蛙和蟾蜍的统称。《史记·龟策列传》:“月为刑而相佐,见食於虾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晋中州记》曰: 惠帝 为太子,出闻虾蟇声,问人为是官虾蟇、私虾蟇。” 明 杨珽 《龙膏记·脱难》:“堪笑您井底虾蟆,只好去听候随衙。”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 夫差 :‘ 越国 不过巴掌大的地方,几只蛤蟆一样的人,你竟敢不听大国君王的号令,还不是罪有应得吗?’”

(2).传说中的月中蟾蜍。

(3).借指月亮。

(4).胡桃仁的别称。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瓜瓠子曰犀胡,桃人曰虾蟆。”

(5).门上铜环的蟾形底座。 清 陈维崧 《甘州子·新霁同南耕散步潘原白园亭主人不在题壁而去》词:“铜环半面澁虾蟆。鸚鵡睡,懒呼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虾蟆(xiā má)是汉语中对无尾目蟾蜍科与蛙科部分动物的统称,其释义及考据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泛指蛙与蟾蜍

    指体型较大、皮肤粗糙的两栖动物,尤指蟾蜍。《汉语大词典》电子版定义:“虾蟆,亦作‘蛤蟆’,蟾蜍与蛙的俗称。”

    ▸ 例证:《诗经·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汉郑玄笺:“鸿乃虾蟆也。”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特指蟾蜍

    现代用法中多偏指背部有疣状突起的蟾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同‘蛤蟆’,指蟾蜍或青蛙。”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语源考据


三、生物学关联

虾蟆在传统分类中涵盖蟾蜍科(如中华大蟾蜍)与蛙科(如黑斑侧褶蛙),二者均属无尾目,具水陆两栖特征。现代动物学已明确区分蟾蜍(皮肤具毒腺)与蛙(皮肤光滑),但方言中仍沿用统称。

来源:《中国动物志·两栖纲》(科学出版社)


四、常见误写辨析

“虾蟆”与“蛤蟆”为同词异形,古籍多作“虾蟆”(如《周礼·蝈氏》注),今通用“蛤蟆”。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第四册(中华书局)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文献及生物学资料,完整呈现“虾蟆”的语义源流与应用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虾蟆”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涵盖生物学、成语用法及语言学演变等多个方面,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与发音

  1. 动物统称
    指青蛙和蟾蜍的统称,发音为“há má”()。在方言中也被称为“蛤蟆”,两者常混用,但“虾蟆”是叠韵联绵词,而“蛤蟆”为合成词,语言学起源不同。

  2. 生物学特征
    属于两栖动物,体态矮胖、皮肤粗糙,多生活于水边或陆地,以昆虫、小鱼为食。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如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二、引申义与成语用法

  1. 形容外貌丑陋
    作为成语,“虾蟆”用于调侃或贬低他人外貌,如“呆若虾蟆”形容人反应迟钝或相貌不佳。

  2. 文学与日常用例
    例句如“三藏好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形容呆滞状态)、“虾蟆跳”(动作描写),多带有贬义或幽默色彩。

三、其他含义

  1. 药用价值
    中医中,虾蟆(泽蛙)可入药,性寒味甘,具清热解毒、健脾消积之效,常用于治疗痈肿、小儿疳积等症。

  2. 方言与历史演变
    汉代已有“虾蟆”一词,南北朝后“蛤”逐渐指代蛙类,南宋出现“蛤蟆”写法,两者长期并存。

该词既指具体动物,也衍生出文化隐喻,需结合语境理解。更多语言学考据可参考,药用信息详见。

别人正在浏览...

案摩白猿八音遏密贝囊别浦笔阵才伎搽旦丛残从恣蹙球单袷风不鸣条風簷寸晷抚世浮腾泔鱼根缉苟随姑娘追害伤荒邨昏曀降除浇诈家长急管机衡羁络九环带款待旷日持久苦调魁伟轑阳伶透溜跑脉管靡费民纲明社奶妈欧洲美元孅介骑火旗门钦除求婚气应缺编仁良上鞋伸懒腰实拍受亏守真随俗沉浮孙卿子退匿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