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斗香的意思、斗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斗香的解释

(1).一种特制的佛香。许多股香攒聚捆扎堆成塔形,叫斗香。点着时从顶到下一层层燃烧,烟火旺盛。《红楼梦》第七五回:“月臺上焚着斗香,秉着烛。”《红楼梦》第一○六回:“﹝ 贾母 ﹞又命自己院内焚起斗香,用拐拄着,出到院中。”

(2).旧时, 江苏 六合 地区中秋时节将各种食品堆成尖塔形,上插小旗,谓之斗香。


亦作“鬭香”。比香料的优劣。 宋 陶穀 《清异录·薰燎》:“《中宗朝宗纪》: 韦 武 间为雅会,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鬭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斗香,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特指一种大型塔状香柱

指传统民俗中用于祭祀或庆典的特制香品,其形制多为层叠的塔形结构,由多层香架或香斗组合而成,故称“斗香”。常见于中秋、除夕等节日祭祀月神、祖先的仪式中。其形态高大繁复,常饰有彩旗、流苏及精细的镂空花纹,点燃后香气缭绕,象征祈福纳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陈瓜果于庭以供月,焚斗香。”

二、泛指比赛香品质量的活动

“斗”取“争胜”之义,指古代文人雅集或宗教仪式中评比香料品质、香气浓郁程度的习俗。此用法强调香料的精纯度与焚香技艺,多见于文人笔记与诗词。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提及香事雅趣:“焚香鼓琴,栽花种竹,斗香观画”,体现古代生活美学中对香道的推崇。

文化意涵与文献佐证

斗香作为物质载体与精神符号,兼具民俗信仰与艺术审美双重价值:

  1. 祭祀功能:清代顾禄《清嘉录》详述苏州中秋“烧斗香”之俗:“香肆以线香作斗……纳香于中,曰斗香”,民众借其沟通天地,祈求平安;
  2. 文学意象:《红楼梦》第七十五回描写贾府中秋“月下焚斗香”,以奢华仪式暗喻家族兴衰,印证其在贵族生活中的地位;
  3. 香道文化:宋代《陈氏香谱》收录合香配方,斗香活动推动制香工艺发展,如“韩魏公浓梅香”等名品成为斗香标准。

学术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1.
  3. 高濂. 《遵生八笺》.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 顾禄. 《清嘉录》.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5. 曹雪芹. 《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6. 陈敬. 《陈氏香谱》. 中华书局, 2012.

网络扩展解释

“斗香”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历史背景和语境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传统物品与习俗

  1. 特制佛香
    指将多股香捆扎成塔形,点燃时自上而下层层燃烧,烟火旺盛,常用于宗教祭祀或祈福仪式。例如《红楼梦》中提到“焚着斗香”的场景。

  2. 中秋食品堆塔
    旧时江苏六合地区的中秋习俗,将各类食物堆成尖塔状,并插小旗装饰,称为“斗香”,兼具祭祀与节庆意义。

二、文化活动与竞技

在唐宋时期,“斗香”演变为一种文人雅士间的文化活动:

三、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斗香”(dòu xiāng)形容食物香气浓郁诱人,如“烤肉斗香,令人垂涎”。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文化背景,可参考《红楼梦》相关章节或唐代香文化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鹌鹑骨饳儿别名波阜车书宠耀出充寸长尺短洞谙疯蒙个把宫相观海谷道鼓颊衮袍亥时花萼翚散贾风假僭检漏较可家兽金钱板计日以俟罥索决徒旷卤累世纍绁六教梅黄雨名靰利鞚慕光弄险披毛索黶平仓劝创沙痕善端折帛食啖逝流时症溲器獭皮冠通踈脱节牛鸵鸟政策皖公山危术唯心主义文库渥味五辛向壁相俦小打扮小窃息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