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别名的意思、别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别名的解释

[be also known as] 正式的或规范的名称以外的名称

详细解释

(1).正名以外的名字;异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增山 者, 上郡 之别名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乘》《纪年》《檮杌》,其皆《春秋》之别名者乎?”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卢鸿之名下无一字》:“ 阎潜邱 笺注引《歷代名画记》: 卢鸿 ,一名 浩然 。则 卢 实祗名 鸿 ,且 鸿 又有别名。”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一种是大减价的自由主义,别名叫做浅薄的人道主义。”

(2).《荀子》中的逻辑术语。 荀况 把概念的基本属种关系相对地分为“共名”和“别名”两级。“共名”相当于属概念,“别名”相当于种概念。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别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别名指事物或人除正式名称外的其他称呼,常见于书面或口语表达。例如昵称、花名、艺名等均属于别名范畴。在逻辑学中,《荀子》将其定义为与“共名”相对的种概念术语。

二、历史与典籍例证

  1. 古代文献记载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提到“增山者,上郡之别名也”,唐代刘知几《史通》中也将《乘》《纪年》等典籍视为《春秋》的别名。
  2. 天文术语
    如“紫微宫”别称“紫宫”,源自《史记索隐》等古籍对星象的异名记载。

三、现代应用场景

四、相关词汇

若需了解具体典籍原文或更多别名案例,可参考《水经注》《荀子》等文献,或查阅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别名是指某个人或物体所用的非真实、非本名的名称。它可以用于隐私保护、艺名、化名等各种情况。下面将对别名这个词进行拆分、来源解释和提供一些相关例句和词语: 拆分部首和笔画: 别(刀、分)、名(口、夕、丶、丿) 来源: 别名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中,此处指的是化名为"蓼莪"的案夫人。后来逐渐演化出了广义的意义,成为指代非真实本名的名称的普遍用语。 繁体写法: 別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別:又由讠包刀上半音符号初会意不识字,米左开刀从竪至一,表示了一个切口的动作。 名:缺右上小框形状的"口",上面叠加一横"一",表示了一个人为的辨识标志。 例句: 1.他在外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用了一个别名。 2.那位艺人在演艺圈有两个不同的别名。 3.请注意,这只是我的别名,不是我的真实姓名。 组词: 昵称、化名、艺名、笔名、绰号、外号、假名 近义词: 别号、别称、号、名号 反义词: 本名、真名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