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罥索的意思、罥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罥索的解释

秋千。亦指秋千架上的绳索。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春节悬长绳於高木,士女袨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鞦韆。 楚 俗谓之拖钩,《湼槃经》谓之罥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穿过小亭,有鞦韆一架,上与云齐;而罥索沉沉,杳无人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罥索”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角度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罥”(juàn)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缠绕、悬挂”,《说文解字》注“罥,网也”,原指捕鸟兽的网具,后引申为缠绕动作(来源:《汉语大词典》第8卷)。
  2. “索”指绳索或搜寻,如《礼记·月令》载“具曲植籧筐,以待时索”,郑玄注“索,求蚕种也”(来源:《辞源》第三版)。

二、复合词释义 “罥索”可理解为:

三、文献例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中的“挂罥”,与“罥索”构词法相通,均含缠绕、悬挂之意(来源:中华书局《杜诗详注》)。

四、现代引申 在方言中,“罥索”保留捕捉工具的古义,如闽南语称捕鱼网具为“罥索仔”(来源:《台湾闽南语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罥索”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秋千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词义

“罥索”指秋千或秋千架上的绳索。其中“罥”本意为悬挂、缠绕(如捕鸟兽的网),而“索”即绳索,合称后特指秋千的悬挂装置。

2.文献例证

3.文化背景

古代秋千活动多与节庆相关,如寒食节、清明节等,兼具娱乐和祈福意义。“罥索”一词反映了传统民俗与佛教经典(如《涅槃经》)的关联。

4.字形解析

“罥索”是秋千的古称之一,现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营造古典意境。

别人正在浏览...

疤痕白芽才具彩民参究崇嶐崇竦垂拱四杰脣呡麤恶捣练子倒箧雕龙鹅绒放蛮犯色非怨富春江凫泛赴汤跳火覆写高鸟尽良弓藏规摩黄丹驩咍嗢噱乎而火鸟楶棁之材咭溜搭剌境会金闪闪咀嚼巨髦咔吧科兑愧负苦脸靓女练覈辽缓黧脆鸣泉密塞辟恶酒萍寓锵涌人眼人样豭驹三不欺升舆世俗水涨船高投鼠瓦甃五度无火虾蟇车险僥贤姱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