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皖公山的意思、皖公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皖公山的解释

山名。又名 潜山 、 天柱山 。在今 安徽省 潜山县 西北。 汉武帝 曾封为南岳。 唐 李白 《江上望皖公山》诗:“奇峯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 皖公山 ,巉絶称人意。”亦省作“ 皖山 ”、“ 皖公 ”。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至 赵屯 ……北望正见 皖山 。” 清 姚鼐 《送陈东浦方伯自江宁移任安徽》诗:“ 皖公 先在望, 泗 上且须臾。”参见“ 南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皖公山(又称天柱山),是中国安徽省西南部的重要山脉,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世界地质公园。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汉语词典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及《中国地名大辞典》:

“皖公山” 指今安徽省潜山市境内的天柱山,因周代大夫皖伯封国于此而得名,后成为安徽省简称“皖”的起源。其释义核心包括:

  1. 地理属性:属大别山余脉,主峰天柱峰海拔1489.8米,以花岗岩峰丛地貌著称。
  2. 历史渊源:西周时期为皖伯封地,故称“皖山”,后尊称“皖公山”(“公”为尊称)。
  3. 文化象征: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曾登临祭拜,封为“南岳”(《史记·封禅书》),唐代白居易称其“天柱一峰擎日月”。

二、权威典籍考据

  1. 《汉书·地理志》:

    “庐江郡灊县(今潜山)有天柱山,即皖公山。” 印证其汉代已为官方认定的名山。

  2. 《水经注·沔水》(北魏郦道元):

    “潜水出皖公山,山有三峰,峻极云表。” 描述其地理特征及古称。

  3. 《大明一统志》:

    “皖山在潜山县西北,皖伯始封之地,安徽之名亦本于此。” 明确其与安徽省名的关联。


三、文化意义与遗产价值


四、现代地理与保护


参考资料:

  1. 《天柱山志》(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 《汉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水经注校证》(陈桥驿校证,中华书局)
  4. 《安徽通史》(安徽人民出版社)
  5.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官网(www.globalgeopark.org)

网络扩展解释

皖公山是安徽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其名称与地理特征、历史沿革密切相关。以下为综合解释:

一、地理位置与别名
皖公山即今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西北部。历史上曾称潜山、霍山、皖山、万山、万岁山等,唐代《新唐书·地理志》明确记载“舒州有皖山”。

二、历史地位
汉武帝时期,皖公山被敕封为南岳,直至隋朝改封衡山为南岳后,其仍保留“古南岳”之称。

三、自然与人文特征

  1. 自然景观:主峰天柱峰以“奇峰奇云,秀木含秀气”闻名(李白诗句),兼具险峻与清幽,李白赞其“巉绝称人意”。
  2. 文化意象:历代文人如李白、陆游、姚鼐等均赋诗咏叹,成为寄托山水情怀的象征。

四、名称考据
“皖”源于古皖国,“公”为尊称,合称体现对山岳的敬仰。清代《江南通志》载:“皖山一名皖公山”,可见其名称演变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引用或地质特征,可查阅《唐诗宋词里的安徽》或地方志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半大帮耧变卦鞭箭不可造次侧目而视炽煽楚才晋用春风淳古椿囷辞卸大朝輀輴反跌放汤犯戒蕃茂凡猥繁泽垡子地封圭隔日疟工本费钩挂花柳黄明荒岁湖霸济救金鸦觜峻逼怜我怜卿流被龙笺耧锄律身民居莫或茑萝千方百计青角清乐请谒三贤十圣闪动扇笼深诋沈潦事术使院顺劲赎铜厮养天作之合铁链夹棒讬势闱艺仙风道格衔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