糲食的意思、糲食的详细解释
糲食的解释
粗恶的饭食。《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夸布服糲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糲,粗米也。” 唐 姚合 《哭费拾遗徵君》诗:“服儒师道旨,糲食卧中林。” 明 唐顺之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糲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
词语分解
- 糲的解释 糲 ì 见“粝”。 笔画数:; 部首:米; 笔顺编号:
- 食的解释 食 í 吃:食肉。食欲。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食 ì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食 ì 用于人名:郦食其
专业解析
糲食(lì shí)指粗糙的米饭或粗劣的食物,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形容简朴清贫的生活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
字义解析
- 糲:本义为糙米,即未精细加工的米粒。《说文解字》载:“糲,粟重一秬,为十六斗大半斗,舂为米一斛曰糲。” 引申为粗糙、粗劣。
- 食:泛指食物或饭食。
合称“糲食”即粗粝的饭食,与“精食”相对。
-
文化内涵
古代文献中,“糲食”常象征清贫或安贫乐道的品格。如《史记·刺客列传》描写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声音不类。’遂舍糲食而去。” 此处以“糲食”凸显隐忍坚毅的形象。
-
典籍用例
- 韩愈《山石》:“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疏粝”即粗粝食物,体现文人淡泊心境。
- 《汉书·外戚传》:“妾夸布服糲食。” 描述后妃俭朴之风。
-
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中,“糲”已罕用,但《汉语大词典》仍收录该词,释为:“粗米;粗劣的食物。”
参考文献来源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 《史记》(西汉·司马迁)
-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钱仲联辑)
- 《汉书》(东汉·班固)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糲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ì shí(注音:ㄌㄧˋ ㄕˊ),指粗劣的饭食,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糲:意为“粗糙的米”,如《汉书》中颜师古注:“糲,粗米也”。
- 糲食:合指用粗米制成的简单饭食,引申为生活简朴、饮食粗陋的状态。
2.出处与引用
- 《汉书·外戚传》:记载许皇后自称“妾夸布服糲食”,以糲食表达节俭。
- 唐代姚合《哭费拾遗徵君》:“糲食卧中林”,描述隐士清贫的生活。
- 明代唐顺之《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提到“糲食敝衣”,强调清廉自守的品格。
3.用法与语境
- 古代用法:多用于形容贫寒或节俭的生活,常见于史书、诗文。
- 现代用法: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可作书面表达。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粗食、粝粢、藜藿(均指粗劣食物)。
- 反义词:珍馐、玉食(指精美饮食)。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饮食文化或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汉书》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按下傲侈白房子伴食宰相测试禅众琤琤成年溜辈呈验程役池綍叱吕引螭头官道笠大学生断囚多事风尘風趣奉帚扶牀干覆虼蜋公正廉明孤饭诡滑鸿函巨椟假喘箭金兼施激触结诰羯鼓解秽洁蠲精备鲸海廊庙宰里保猎异灵凫廪粮龙袖旅骨漫延泥融觉牵物引类圊溷清时驱兵塞芦桑叶冠勝否勝跡神魂荡飏十方常住受图帅行黍累梳栊西红柿